正文 第1章 卷首語(1 / 1)

為什麼生活富裕了,孩子的教育成問題了?

人們常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時之間人們紛紛關注家庭有困難的孩子的教育問題,捐助希望小學成為社會熱門話題。但是在這個好現象的背後,我們發現了更多讓人擔憂、讓父母無法入睡的情況,而且這個情況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不得不引起父母和所有人的關注。

為什麼現在“生活天天向上”,孩子卻不肯“天天向上”,反而越來越難管、越來越令人失望了呢?教育與生活水平不一定成正比增長,很多家長都在問一個問題:為什麼生活富裕了,孩子的教育成問題了?

下麵我們來看兩個片段:

片段一:幼兒園門前,一個孩子對著媽媽大喊:“我不坐破夏利,我要坐寶馬。小花家的就是寶馬。”媽媽忙解釋:“今天爸爸用車,咱們坐出租車回家。”“不行!我就要坐寶馬!”媽媽無奈了,蹲下來哄孩子:“我們叫一輛現代好嗎?現代比夏利高級。明天媽媽叫爸爸打車去辦事,媽媽開車來接你!好寶貝,就一次。”

片段二:幼兒園門前,一位母親領著孩子站在馬路邊,等著孩子的父親開車來接他們回家,馬路上有許多被人“遺棄”的礦泉水瓶,母親俯下身對孩子說:“孩子,我們把這些瓶子拾起來好嗎?積攢多了把它們賣給廢品站,換回的錢還可以幫助貧困的小朋友。”說著,母親蹲下去,拾起瓶子,孩子高興地跟母親一起做起來。

教育難題讓許多父母頭痛不已,出現這樣的反差是因為父母沒有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不了解孩子,沒有真正給孩子一顆成才的心。同樣是富裕家庭,不同的教育方法產生的結果必然會不同。片段一中的母親富了孩子的物質生活,而片段二中的母親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我們不可否認錢在家庭教育作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如何讓錢在孩子身上起到積極的作用,應是每位做父母的認真思考的問題。

縱觀古今,凡達官貴人之家,大多好景不長,因其子孫逐漸驕奢淫逸,過不了兩三代,便門第沒落,日薄西山。唯獨曾國藩兄弟五人的家庭,至今190餘年,綿延至第八代孫,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曾氏家族長興不衰。這是與曾國藩的家庭教育密不開分,曾國藩的家教思想中所蘊含的道理,很有借鑒價值的。曾氏家教經驗給當代父母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啟示:再富也要窮孩子!別讓孩子在安逸富足中滋生壞習慣。

我們編寫此書的目的很簡單,希望能為普天下的父母能夠多花點心思,少用錢去解決問題。讓父母不僅擁有“慈愛的目光”,更能擁有“長遠的眼光”!本書觀點新穎、行文流暢,是極具現代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手冊,或許也能給新時期的家庭教育帶來一次方法與理念的革新,是父母們的首選讀物。

筆者 於北京

200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