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火神會民俗文化初考(2 / 2)

3 供品繁雜講究

供品極有特色和傳統,分“七道供”,由24樣麵食和新鮮果蔬組成。雖都普通,但因技術和做法不同,所以口味各異,地方色彩鮮明:

第一道供:饅頭山(每個饅頭必須是半斤重)

第二道供:素粉條萊(粉條、白菜、海帶、黃花菜、炸粉條、炸粉皮)

第三道供:成食(卷鹹、片成、紅豆腐、白豆腐)

第四道供:炸小果、炸千層果、炸素雞頭、炸雲頭、炸血臉

第五道供:蘋果山、梨山、柿餅山、黑棗山、核桃山

第六道供:小米幹飯兩碗,鹹菜三碟

第七道供:茶水兩碗

所有擺放完成後,音色渾厚而高亢,頗具震懾力的古樂器水管子(一種獨特類似於嗩呐的當地傳統民間演奏樂器)又開始吹起。

隨著樂聲,會員或信徒開始叩拜火神爺,上供品、上香、上油錢、送鞭炮、許願、還願等祈福活動拉開大幕。

民藝表演在村裏各主要街道同時進行,持續大約2個小時,最後再來到火神廟會合,上午的儀程結束。

4 會務認真嚴肅

中午12點,所有會員都到主事家裏吃會飯,飯前開會討論會裏的事務,表決下一任會首的人選。有新入會的,要集體表決是否同意其入會(除非有特殊貢獻的,一般不會增添新會員)。會飯是傳統素食,先依次上七道供清口,最後上素大鍋菜。做素食的廚師的手藝也是世代相傳,不能輕易另聘他人。

5 祈福虔誠莊重

下午是各種民藝演出和唱大戲,更有會員以“唱功”的傳統方式許願頌神。“唱功”一般是兩人或兩人以上,她們所唱曲調平直,沒有固定的唱詞,把心裏話按固定的曲調唱出來就行。舞姿步法也很隨意,有點像戲曲的招式。

晚上7點開始焰火表演。在主事的號令下,煙火衝天而起,火樹銀花,人聲鼎沸,現場觀眾的情緒被推向高潮。

隨著整場煙火表演最後一組煙花的熄滅,標誌著一整天的娛神活動結束,而火神會最為隆重的祈福儀式也拉開了大幕。在主事和理事的帶領下,全體會員麵向火神,雙手合什,磕頭行禮,並念念有詞:“牡丹神、真是靈,救漢帝、保百姓,俠義美名傳千載,至今留在人心中;火德君是真聖,木能生火是火龍。火龍爺力量大,東海龍王也害怕;多下雨、少刮風,風調雨順好年景。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長明萬歲燈……”拜畢,主事和理事相繼行禮起身,隨後眾人也行禮起身。

接著,新主事把火神爺從廟內請下來,迎到家中奉祀。所有的會員拜送火神爺,儀式結束。

三、火神會民俗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價值

1 獨特的俗神信仰

雖然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祭祀火神的風俗,但是大多把祝融或燧人氏奉為火神,祭祀的時間多為夏季。而小裏鋪村祭祀的火神和魯南地區基本為一個體係,把我們的祖先——炎帝(火德星君)奉為火神,祭祀時間在每年開春。但它“隻言好事,不說髒話”的禁忌又與傳統的祭灶神有著精神上的契合,顯然它已是兩種俗神合二為一的複合體。火神會是我國民間俗神信仰重要而又獨特的分支,對研究我國民間俗神信仰文化有重要的曆史和學術價值。

2 鮮見的食樂文化

祀拜火神爺的日子,所有會員都要吃素食,最為嚴格和講究的就是七道供,並有自己嚴格的製作工藝。有些素食相當考究,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祀拜用的樂器——水管子,音質渾厚高亢,非常鮮見。其鮮見的食文化和樂器文化對我國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又增添了一筆珍貴的史料。

3 積極的思想內涵

火神會的宗旨是啟人向善,與人為善,平等相處,不分貴賤。對會員要求極嚴,不好的話不許說,不好的事不能做。在火神會的所在地——小裏鋪村,家家和睦,人人謙讓,很少有耍錢、生氣打架、偷盜等不良的事情發生,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火神會的精神宗旨契合了我們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理念,對推動社會進步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四、結語

火神會民俗民間文化的出現,是廣大勞動人民樸素、真實的思想反映,經過無數代的反複錘煉打磨,使它從狹隘的物質及精神要求,逐漸升華發展成極具力量、功用強大的優秀民俗文化,彰顯出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和極具創造力的聰明才智,深入挖掘、研究這一文化現象,並進行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無疑會對文明社會起到積極作用。

(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