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徐SHU

好看小說

作者:華新

開會作報告、陪客吃飯參觀、接待上訪群眾,等到打發走最後一批來訪的縣辦企業下崗職工,杜明回到辦公室,已是夜裏9點,精疲力竭,一屁股蹾到椅子上,覺得連出氣的力氣都沒有了。

縣委書記不好當,不像在市直機關,大事小事也很忙,但按部就班,對上對下實際是個中轉站。縣裏是基層,直接麵對數十萬百姓,工作千頭萬緒,什麼事都得管。現在的百姓們又懂得大小衙門都得一把手說了算,所以到縣裏上訪不見到書記、縣長決不罷休,弄得一天到晚暈頭轉向。從市直機關下來就任山陽縣縣委書記將近五年了,雖然不像剛來時那樣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可還是很不適應,盼著有一天領導開恩,能早點升遷回去。

由於家屬不在本縣,杜明就住在辦公室裏。好在山陽雖是山區窮縣,但領導們的辦公條件一流,縣委辦公大樓後麵另辟一個小院,一溜別墅式兩層小樓,周圍草坪花樹,是縣常委們辦公兼休息的地方,被稱為山陽縣的“中南海”。杜明翻著桌上的文件、材料,端起通訊員沏好的茶水喝了一口,仰臉看見牆上的石英鍾已經指到10點,正要洗澡睡覺,電話又煩人地響了。他本不打算接的,瞥見顯示屏上省城的區號,才拿起了聽筒。

“喂,是杜明書記嗎?”

“是我。”

“我是省委王書記的秘書趙誌高……”

“哦——趙秘書,你好你好!好久沒有見到你了,有什麼指示?”杜明立刻精神起來,話語裏充滿熱情。

“杜書記客氣了,我一個小秘書能有什麼指示。順便問問,你們縣是不是有個叫徐庶——隻是聽音,到底是哪兩個字不準確——的幹部?”

“是嗬,是有個跟三國時‘心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同名同姓的。徐庶是縣委辦的老幹事了,三十多歲,不愛說話,人挺實在,文筆還不錯,常在報刊上發點小東西什麼的。”

“那就是了……王書記兩次提到這個人了!”

“是麼,書記怎麼說?”

“一次吃過飯從餐廳出來,王書記說了句:‘這個徐庶還真不錯!’我沒當回事,也不知道指的什麼。今天在辦公室,王書記一邊看報紙、文件,一邊高興地又大聲說道:‘我看行,山陽縣的徐庶值得肯定!’接著王書記又吩咐:小趙,你給杜明書記打個招呼,我們抽空到山陽縣看看。”

“徐——庶!王書記怎麼知道他的?”

“不清楚。”

“書記的意思是……”

“書記沒說,看樣子對這人挺欣賞的。”

“書記到我們縣來,是專為這個人來的呢,還是檢查工作?”

“不清楚。也許兩方麵都有。”

“有沒有要讓提拔重用徐庶的意思?”

“說不好,王書記不隨便褒貶人,很少這樣讚賞人。”趙秘書頓了頓接著說道,“前幾天王書記邊喝茶看文件,邊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看XXX行,勝任’。我趕緊把聽到看到的情況給組織部通了氣。組織部也正在考查這個人,很快提議把這人由副職提拔到了正職的崗位,並且安排到了要害部門。後來書記稱讚組織部用人得當,有識人之明。這樣的事我碰到過好幾次了,所以才把今天的情況告訴你,怎麼辦你自己掌握。”

“這就是領導藝術嘛,用幹部是個敏感的問題,主要領導當然更加謹慎。”杜明又是感歎又是稱讚,“趙秘書心細如發善領上意,王書記有你這樣的秘書也是福氣。”

“沒有這點本事就勝任不了秘書工作,何況咱吃這碗飯不是一年兩年了。”趙秘書的口氣裏似乎帶著幾分得意,一興奮便多說了幾句,“有些事領導想辦又不能直接說,怕授人以柄。這就靠身邊的人心領神會了。你替他說了辦了,領導嘴上不說,心裏記著呢。萬一出了問題,你一人兜著,雖然委屈,卻在領導心裏加了分。你讓領導滿意,領導才會讓你滿意。杜書記,你對你手下的人難道不是這樣?”

“深刻、深刻,深刻極啦!‘你讓領導滿意,領導才會讓你滿意’簡直就是一句名言。身在政界,多少都有這方麵經驗,但沒有趙秘書體會得如此深刻,難怪書記對你那麼信任呢……”

放下電話,一個身材瘦挑單薄,度數很高的鏡片後麵一雙細長的眼睛,厚厚的嘴唇裏難得吐出幾句話來的中年人形象,便不停地在他腦海裏閃來閃去。他就是縣委辦的徐庶。都說他不愛說話,是因為他用另一種方式說話太多,縣委的很多大材料特別是公開在報紙刊物上發表的文章,雖然不少署著領導的名字,但都是出自他的手筆。在領導眼裏,他就是一個“禦用”文人,筆杆子。寫作任務來了,誰都會首先想到他;提拔幹部時由於他不找不鬧甚至連有點什麼想法也沒給領導反映過,因此也沒人能想到他也該提了。同他一起進縣委的同事出去的鄉鎮書記、鎮長、局長當上了;不出去的也是主任的主任,科長的科長,隻有他還是老幹事。得到的頭銜是公認的“好寫家”、大筆杆子。書記換了三任,他原地蹲著沒動窩。沒想到這小子不吭不哈的竟一下子尿到天上去了!省委書記欣賞,還要親自來一趟……那麼他是怎麼夠著書記的呢?改革開放的年頭雖然明的暗的說不清誰有啥關係,但他出生於本地深山區農家,土生土長沒有任何背景,能跳出農門全憑發奮苦讀來的一肚子才學,提起這些,縣裏的幹部沒有不知道沒有不佩服的。就他那老實巴交的樣子,通過什麼關係可能麼?……除此之外隻剩一種可能——發表的什麼文章被領導看中了。他的文筆在縣裏無人可及,可放到全省又算什麼!省委書記的水平能看上他寫的那些東西?可也不敢說,買眼鏡對眼,看文章就像到飯店點菜,有喜歡肉的有喜歡素的,有的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不吃,偏愛山野菜家常飯,這就是文人們說的見仁見智。由此聯想到“文革”中名噪一時的張春橋、姚文元,原來不也是無名鼠輩,就因為寫的幾篇小文章合了口味,受到偉人賞識一步登天的嘛!……想到這裏,杜明作出肯定判斷,徐庶不可能有什麼門路背景,一定是寫的文章合了上級口味,書記看得入眼。既然如此,說不定也會被破格選調入省委寫作班子,安排到領導身邊。到那時徐庶可就不是今天的徐庶了,不是誰想巴結就能巴結上的!有政治眼光的人往往見微知著,籠絡徐庶現在正是時候,對幹部關心首先應該從政治上關心——提拔重用。再說,省領導發現的人才在你手下還是“白丁”,你這縣委書記是什麼水平?必須馬上把他用起來,說白了就是弄頂官帽戴上。這事不難,隻要在山陽縣境內,是一句話的事。安排什麼職務?他在縣委辦,就安排縣委辦副主任。雖然縣委辦已有四個副職,超職數了,但是再多一個也是超。這事得趕緊辦,明天就辦!

地方官員都懂得,縣委書記在自己地盤上跺跺腳,全縣就會地震,但在省委領導眼中,跟自己看待縣直單位的股長、科長差不多,升遷去留都是一個念頭一句話的事兒。杜明出身雖比徐庶要強,但父母親朋皆為普通幹部職工,沒有靠山,攀不著上層關係。慶幸的是,杜明的老婆跟趙誌高的老婆是同學,過年過節杜明都要帶上山陽的土特產到趙家走動走動。秘書沒有實權,辦不成大事,但使杜明成了“近水樓台”,消息靈通多了。省委準備下發幹部廉潔自律條例,他提前得到消息,率先公布了山陽縣幹部廉政建設十不準;為了保護耕地,省裏決定取締黏土磚窯,山陽縣得到消息先行一步……為此,在省地領導那裏,杜明得了不少彩頭。轉眼間,麵臨換屆,論資曆,論水平,論這幾年山陽縣的工作,完全可以再上一個台階,但不知道省市領導是什麼看法。不早不晚,這件事正好提供了一個接近省委領導的機會。節骨眼上,一定要給王書記一個好印象。除了徐庶的事外,還要好好準備一個彙報材料。三分工作七分彙報,彙報好加上趙秘書從旁幫襯,領導一定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