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後記
兩年前,我不無震驚地得知兩樁發生在我周圍的自殺事件,是在同一天。死者都是中學生,一男一女。那個男孩,因高考失利而悲觀絕望,致使他與家人一起散步時,突然衝向一部疾駛而來的重型卡車,結果當場被撞死。那個女孩是初中生,當時她正麵臨升高中的巨大壓力,可她的學習成績,卻每況愈下,而且視力也不好了,越發看不清黑板,她喝烈性殺蟲劑自殺身亡後,她的母親抱著她的遺體悲痛號哭:“你早說我給你配一百副眼鏡!”
那時候,我常給本地的《江南晚報》寫生活隨筆。一天與編輯曹康先生閑聊時,問他能否讓我寫一些家教文章,對照真實生活中那兩個中學生的慘死,我覺得以前所寫的那些不關痛癢的隨筆,似乎沒多大意思。那不單是配沒配眼鏡的問題!我真想衝著那位深悔沒及早給女兒配眼鏡的母親大聲疾呼。可我也深知,這種事情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其後不久,《江南晚報》慷慨地給我騰出版麵,並每周一篇地連載我陸續寫出的家教文章,曆時一年半之久。正因為如此,我才有機會向眾多密切關注孩子成長的家長,表述我對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兒童早期教育的種種看法和做法。
早在1979年開始讀工科學士時,我就熱心翻閱有關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麵的書,對日本著名心理學教授木村久一所編著的《早期教育與天才》印象深刻。及至八年前,我女兒出世後,我才有機會嚐試早期教育的種種做法。這期間,我曾得到許多失敗的教訓,也得到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我一直認為,這隻是我個人的或我家庭的事,無庸宣揚,不必絮叨。
那一天,我震驚於兩個中學生之死的同時,也震驚於死者父母對其子女的茫然無知。於是我鼓起勇氣,試圖向那些忽視家庭教育、或對此束手無策、或者觀念模糊的為人父母者,說清楚這方麵的問題。
可我寫這些家教文章的目的,並非僅僅如此。因為,我希望每個做父母的人,尤其是那些剛有孩子的年輕父母,由此對家庭教育,特別是兒童早期教育,產生濃厚興趣。相信兒童早期教育的人認為,若要給孩子實施有效的良好教育,並使其受益終身,必須從他們一出世就開始,而不是等孩子上了學再努力。因此,我主要針對學前兒童,以及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給有心於此的年輕父母,提供一些建議和方法。
我不是教育學家。盡管我試圖像教育學家那樣係統地講述家教問題,可實際上,我隻能依據本人極其有限的學識、眼光和能力,以及同樣有限的實踐活動,越俎代庖地寫出這方麵的文章。可即便如此,我仍認為,我身為家長教導我的孩子所碰到的許多具體問題,也是眾多家長所關心的事,所以,不顧貽笑於大方之家,竟貿然動筆了。我明白,各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同,甚至千差萬別,因此,我隻試圖明確有關家庭教育的種種關鍵所在,同時盡量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具體做法,給為人父母者提供試行及變通的依據。
在此,我由衷感謝《江南晚報》,尤其感謝該報“家教天地”欄目的責任編輯曹康先生,同時也感謝那些在晚報上讀了我的文章後熱心與我探討的家長朋友,他們對我的信任和鼓勵,使我在日常生活的忙亂中,仍信心十足地寫完我想寫的全部內容。我希望,我這拋磚引玉之舉,能得到有識之士的批評與響應,使我們的社會,廣泛注意孩子的健康成長。(寫於一九九七年九月)
二、自編幼孩識字課文五例
我在“幼兒識字”一章中,曾這樣寫道:“要孩子真正理解識字的意義,還應該自己編幾段小課文,每段課文的字數,應控製在五十字左右。或縮寫寓言,或記述家事,或書寫信函,或自編故事,以顯示文字的基本功用。”因此,我舉如下五例,供各位家長參考。
第一課 狐狸和葡萄
有一隻小狐狸,它看見樹上掛著許多大葡萄。它夠不著,沒法摘下來,隻好說:“葡萄是酸的。”
第二課 農民和蛇
有個農民,他看見路邊有條小蛇凍僵了。他把蛇撿起來,放到懷裏。蛇暖和了,能動了,咬了農民一口,農民死了。農民臨死前說:“我不該可憐蛇!”
第三課 孫悟空
太上老君有個八卦爐。他把孫悟空扔進去,要燒死他。八卦爐燒了七七四十九天,可孫悟空沒燒死,反而變成火眼金睛了。
第四課 看唐城
爸爸媽媽騎著自行車,帶我去看唐城。天在下雨,我隻好鑽到爸爸的雨披裏。我在唐街上看到了華清池,那是楊貴妃洗澡的地方。
第五課 大山羊和小老鼠
大山羊走不動了,它站在商業大廈門口等公交車。那裏有許多人。小老鼠開著出租車過來了,它對大山羊說:“你是動物,要坐我的車。”
三、八歲兒童參考書目
預先申明的是,給孩子買哪本書及不買哪本書,往往出於偶然,所以,在此列出的兒童書目,並非絕對必需。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這就是要給孩子的書架上,保持一定數量的新書,而這些新書,是他目前較難理解,但不是絕對不能理解的。另外,如果你孩子老看那些淺顯的圖畫書,你最好陸續將它們從書架上拿走。
要注意的是,別強迫孩子看哪本書,或不看哪本書,這往往會打消他的讀書興趣。通常,你把你覺得適合於他的新書或你自己的書,插到他的書架上就是了,別管他什麼時候看。假如你認為孩子必須讀一讀世界名著,如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曆險記》,不妨跟他一起讀。你讀一頁,他讀一頁,但不必從頭到尾讀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