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幼兒算術(3 / 3)

孩子有興趣的話,回家後還不妨畫個簡單表格,教他做一回收支台賬。上街前拿了多少錢,在街上買了多少東西,什麼東西是什麼價錢,逐一寫清楚。最後,算出今天一共花了多少錢,還餘多少錢。挖口袋看看,是不是有那麼多錢。如果不對,再看看算錯沒。如果沒算錯……怎麼回事呢?哈哈,口袋有個洞,丟了硬幣了。

不失時機地給孩子講解成人的某些經濟活動,有助於孩子進一步理解人生問題、社會問題,以及你正用心教他的算術問題。比如你買來幾份報紙,開始跟他做遊戲。你當報社發行部經理,你孩子當賣報老板,你按每份兩角五分的批發價,賣給孩子五份報紙,讓他掏一元兩角五分給你。然後,你再搖身一變,成了來買報的讀者了。你讓孩子按每份三角的零售價賣給你,你給他一元五角。這時候,你提醒孩子注意,他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賺了兩角五分錢。他對這個遊戲仍有興趣的話,不妨再跟他講一講,其中的哪筆錢是本錢,哪筆錢是利潤,以及賣報老板怎樣才能賺得較多的利潤。

5、步步為營

應該是表麵上非常隨意地,而實際上則非常謹慎地引導孩子接受每一個新概念。良好的開端,不僅是成功的一半,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錯誤。孩子對新概念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因此,必須講究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下,向孩子講解何種新概念。由於基礎數學(當然包括算術),始終以嚴密準確為其特點,因而教孩子學數學時,應循序漸進,步步為營。

如前幾篇所述,你可以利用骰子、撲克牌和掛鍾,教孩子學加減乘除。如果孩子能輕而易舉地掌握這些基礎運算,不妨再跟他講講小數、分數和正負數。數學不是那種可用來炫耀自己有學識、可誇誇其談的東西,因為數學的實質是運用,即分析或解決實際問題,至少基礎數學是如此。數學家提出小數、分數和正負數的概念,是因為我們實際生活中,存在著要用這些概念來描述的種種數學現象。

你若帶孩子去逛商店,不妨叫他注意某些商品的標價牌。比如一隻文具盒標明8.45元,也就是8元4角5分,顯然這是為了簡化錢幣單位,才用小數標出的。如果給孩子丈量身高,他是1.12米,這時你告訴他,若不用小數表示,就要寫作或讀作1米1分米2厘米,這顯然既麻煩又囉嗦。

至於講到分數,隻須切個蘋果就行。一隻蘋果,若均勻地分成2份,那麼每1塊,都是二分之一;若均勻地分成4份,每一塊則是四分之一;分成100份,則是百分之一了。

而講到正負數,最好的例子,莫過於舉每日天氣預報中的大氣溫度。夏季氣溫高,已升至攝氏35度,而冬季氣溫低,又降至攝氏零下5度了;零上用正數表示,零下用負數表示,以示區別而已。

不斷地給孩子講解他們能接受的新概念,是每個有心於兒童早期教育的家長朋友所承擔的家庭責任。讓孩子較早地理解小數、分數和正負數的含義,倒不是要他們較早地學會做小數題、分數題,或正負數題,而是要他們開闊眼界。就提高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而言,這樣做意義重大。如果你有興趣引導你孩子學習小學奧林匹克數學,你會真正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