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快樂教育(1)(3 / 3)

漁夫的誓言

古時有個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可他卻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愛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實際也堅決不改。

這年春天,聽說市麵上的墨魚價格高,於是便立下誓言:這次出海隻捕墨魚。但這一次魚汛所遇到的全是螃蟹,他隻能空手而歸。回到岸上後,他才得知市麵上螃蟹的價格最高。漁夫後悔不已,發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隻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螃蟹上,可這一次遇到的卻全是墨魚。不用說,他又隻能空手而歸了。晚上,饑餓難忍的漁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於是,他又發誓,下次出海,無論是遇到螃蟹,還是遇到墨魚,他都要捕撈。

第三次出海後,漁夫嚴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撈,可這一次墨魚和螃蟹他都沒有見到,見到的隻是一些馬鮫魚。於是,漁夫再一次空手而歸……

漁夫沒有趕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饑寒交迫地死去了。

我們應該鼓勵兒童的主動精神,幫助兒童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並引導他們的興趣。——克魯普斯卡婭(前蘇聯著名教育家)

人生最大的愚昧,是對於眼前能看得見的本分不盡力,而對於將來未必靠得住的幸福苦用心。許多時候,目標與現實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必須學會隨時去調整。無論如何,人不應該為不切實際的誓言和願望而活著。

三伏天,寺廟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吧!太難看啦!”小和尚說。

“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風吹飛了。”小和尚大喊。

“沒關係,吹走的大部分都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小和尚剛撒完種子,幾隻小鳥就飛了過來,開始啄食。“不得了啦!種子都被小鳥吃了!”小和尚一邊大喊一邊跺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下了一陣驟雨,一大早小和尚就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來光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隨喜!”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有此豁達的心態,生活定會更快樂。

蜈蚣走路的哲學

一隻青蛙看到一隻正在走路的蜈蚣,感到非常奇怪,心想:用四隻腳走路已經夠麻煩的了,蜈蚣是怎樣用一百隻腳走路的呢?他怎麼知道哪隻腳先走,那隻腳後走呢?接下來又是那一隻呢?於是它叫住了蜈蚣,並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裏,並負有改造它的使命。——高爾基(前蘇聯著名作家)

蜈蚣說:“我一生都在走路,但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我必須好好思考一下才能回答你。”蜈蚣站在那裏思考了很長時間,後來它居然發現自己動不了啦。它搖晃一下自己的身體,然後倒下了。蜈蚣躺在地上對青蛙說:“以後請你不要再問其他蜈蚣同樣的問題了,現在我已經無法控製自己的腳了!”

星星不需要看著地圖就能依照圓形的軌道運行,如果給他們圓規和尺子說不定他們反而不知何去何從,甚至會迷路啦。

人若對自己的生命沒有信心,需要靠經典、箴言來指引的話,其結果與青蛙在蜈蚣身上所造成的影響是相同的,一樣的無所適從。試著去享受生命中的自然吧。專心走路、專心吃飯、專心地愛。

哲學家與孩子

兩個哲學家同時看到一個在自由自在玩耍的小孩,於是想告訴孩子一些人生哲學。

第一個哲學家低眉歎息:“白天的後麵總是黑夜,人生是一場無休無止的苦難啊,孩子,你怎麼還有心思在這裏玩呢?”

第二個哲學家微笑著說:“黑夜的後麵就是白天,人生是一場無邊無沿的快樂,你別玩這些了,你快些長大,去享受那些快樂吧。”

小孩說:“你們真是無聊,像我這樣開開心心地玩,不去想什麼人生、哲學、苦難與快樂之類的問題,不就是最大的快樂嗎?”

一個遊戲著的兒童,一個全神貫注地遊戲的兒童,一個這樣沉醉於遊戲中的兒童,不是兒童生活最美麗的表現嗎?——福祿培爾(德國著名學前教育家)

孩子的思想永遠是最簡單的,而且他們的內心也是最幸福、快樂的,有時候我們不妨學學孩子,簡簡單單地思考,快快樂樂地生活。

快樂山

傳說有一個叫做快樂山的地方,那裏的人們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