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使生活有規律,並且盡量減少開支,節儉到何種程度都不為過。綢緞和珠寶對於處於你這種地位的人來說並沒有益處,你的優秀品味應該體現在:你有一些精美的古董和豐富的書籍,你的朋友雖然不多但個個滿腹經綸,彬彬有禮。
要邀請別人到家中做客,甚至多於別人邀請你,但也不宜過多。
除了這些,還有一條原則我要重點強調:每天都要早起。早起不但有益於你身體的健康,而且還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安排好當天的工作,因為處於你這種地位的人會有各種各樣的公務與瑣事纏身,比如,神職工作、學習、會客等,遵循了這條原則,你會發現受益匪淺。
一位好父親,一生好習慣。這是一位父親懷著深切而明智的愛,對兒子的諄諄教導。
好習慣多在孩子年幼時形成,不要放棄這一最好的時期。
對孩子的提問要嚴肅回答
周海嬰小時候特別愛提問題,而父親魯迅對於孩子的問題總是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得耐心、直率、富有感情。
夏天的夜裏,熄燈後,一時睡不著,海嬰便夾在魯迅和許廣平之間,聽講故事。高興的時候,他會兩麵轉來轉去地吻他們,而且非常公平地輪流吻。
一天夜裏,魯迅照例躺在床上,海嬰開始發問了:“爸爸,人是怎麼死的呢?”
“老了,生病醫不好就會死的。”
“那是不是你先死,媽媽第二,我最後呢?”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教子格言
“是的。”
“那你死了,這些書怎麼辦呢?”
“送給你,你要不要呢?”
“但是,這麼多書我怎麼看得完呢?如果我不想看怎麼辦呢?”
“那麼你送給別人,好嗎?”
“好啊。”
“爸爸,如果你死了,這些衣服怎麼辦呢?”
“留著等你大了再穿,好嗎?”
“好啊。”
就這樣,他們一直談到入睡。
此外,魯迅還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他說:“孩子常常想到星星和月亮上的境界,想到地麵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鳥兒的語言,想飛上天空,想潛入蟻穴……對於孩子提問,做父母的應耐心地給予解答,千萬不可搪塞、哄騙。”
還有一次,海嬰騎馬式地坐在魯迅腿上,邊吃東西邊談天,一個幼稚的問題又提出來:“爸爸,你是誰養出來的?”
“是我的爸爸媽媽養出來的。”
“那你的爸爸媽媽是誰養出來的?”
“是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養出來的。”
“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一直往前,最早的時候,人是由誰養出來的呢?”
“這要追尋到物種起源的問題了。”魯迅告訴他是從單細胞來的。
但是海嬰還要問:“在沒有單細胞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哪裏來的呢?”
“這個問題不是幾句話可以回答的,而且也不是五六歲的你所能理解的。”為了不讓孩子失望,魯迅告訴他:“等你長大讀書了,先生會告訴你的。”
對於孩子的性教育,魯迅認為是“極平凡的”。許廣平回憶說:“在洗浴的時候,並不禁止海嬰走出走進。實際的觀察,實物的研究,遇有疑問,隨時解答,見慣了雙親,也就對於一切人體都了解了,沒有什麼驚奇了。”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的意識。
——教子格言
對孩子的問題應當簡短、耐心、嚴肅地回答,不要推脫、欺騙他們或者拖延,而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話來解釋。當孩子問到他們不應該知道的問題時,要巧妙地避開問題或引導孩子自己去摸索,而不要挫傷孩子的求知欲。
偷雞
有一個人每天晚上都到一個附近的養雞場偷雞。
他的好朋友知道後,說:“這是小偷的行為,你不應該這樣做。”
他回答說:“好吧!那以後我就少偷點。我先改一星期偷一次,之後每個月偷一次,到明年我就不偷了。”
壞習慣的改正永遠不能拖延。如果孩子有了壞習慣,那麼請立即跟孩子講明白,這種習慣是錯誤的,而且,改正壞習慣不能拖延。因為一旦拖延,那麼未改正的壞習慣仍然是壞習慣,同時又形成了一種拖延的壞習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拖延比逃 我們第一次感受和最早得到的家,始於母親的心。——教子格言避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