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及解決的方法(2 / 3)

(二)中美雙方統計方法不同。回顧中美兩國的貿易過程可以看出,從1979年到1982年,貿易中美國表現為順差,從1983年美國表現為逆差,而在中國的貿易記錄中可以看出,從1979年到1992年,我國貿易一直表現出逆差,從1993年開始轉變成為順差,而且順差的額度還在逐漸增大,產生這種差異的重要原因就是雙方對於中國內地的商品出口到美國以及美國的商品從香港轉口中國大陸的過程中,對於商品的統計方法有所不同。中國對美國出口時,沒有將從香港轉口到美國的商品進行完全的統計,在統計美國通過香港向中國大陸轉口商品時將所有的轉口商品都進行了統計。同樣,美國的統計方式也是如此,由於兩國對於貿易過程中的統計方法和標準不同,因此在貿易數據的統計過程中出現了差異,造成雙方貿易不平衡的日漸嚴重。

(三)美國對中國實行出口管製。由於美國長期以來對我國實行了嚴格的出口管製,限製了中美兩國的貿易往來,也導致了中美貿易問題的出現以及加劇。從美國對中國執行的相關貿易條例中可以看出,美國對於出口中國的商品種類和項目進行了很多限製,比如飛機、飛機發動機、動力係統等方麵的限製,美國對中國的一些出口限製,導致一些高科技產品的對華出口受到了阻礙,最終導致了美國在中美貿易過程中出現了逆差現象。同時,由於中國和美國在貿易產品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優勢,在貿易發展中有一定的側重。當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美國經濟社會中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感,害怕中國進口更多的高科技產品會導致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對美國的經濟帶來更加嚴重的威脅,因此開始對中國實行嚴厲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製。這使得美國的對華優勢不能積極發揮,在雙方的交易過程中出現競爭力下降的現象。

(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進行產業轉移是導致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深層次原因。當前中美貿易過程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仍然是加工貿易形式,我國的加工貿易的發展主要是針對東亞國家和地區,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並且提高競爭力,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些東亞國家在中國大陸設立了很多外資企業,通過我國的勞動進行加工以及組裝之後經由香港輸送到美國以及歐洲地區。因此,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貿易其實包含了這些東亞國家和地區對美國的出口貿易,也就是說,中國代替這些國家對美國進行出口貿易,這種貿易流程導致了美國對東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逆差轉移到中國,使得中美貿易過程中的貿易逆差逐漸增大。

三、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解決策略

中美貿易之間的不平衡問題的出現以及發展與多方麵原因有關,在促進貿易平衡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問題解決。

(一)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縱觀中美兩國的貿易發展,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活動為發展中國家與美國以及世界上七天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關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對外貿易的規模開始逐漸擴大,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對外出口貿易活動更多的還是依賴於美國,對美國的經濟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同時也導致我國對美國形成了過度依賴的現象。在未來的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多元化市場戰略的實施,針對中國對外貿易市場過度依賴美國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為了保持中國的對外貿易能夠長足發展,要不斷拓展非洲、中東、東歐、東南亞市場,與世界上更多的國家之間進行貿易往來,彌補在中美貿易中存在的過度依賴的問題。

(二)推動美國放鬆對中國的出口管製。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製是影響兩國貿易的重要的內容,在未來的發展中,未來切實有效地解決兩國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必須要促進美國放鬆對中國的出口限製。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美國意識到危機,因此采取各種出口限製試圖減緩中國的發展對於美國帶來的衝擊。美國作為高科技產品的主要出產國,對我國實行的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製,導致美國在貿易中可以用來出口的產品量降低,最終形成貿易逆差。最終使得美國喪失了對華貿易的機會。針對這種原因,在未來的貿易發展過程中,要積極促進美國放鬆對中國的出口限製,在中國方麵也應該要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緩解兩國貿易之間存在的緊張關係,加大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