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白狐幻化(1 / 2)

從村頭牌樓處到這裏的一路狂奔,嶽平陽頗不平靜,他料不到這世上還有這麼多異類事物,妖魔鬼怪都成了雨後春筍,一個接一個的冒。以前故事裏的情節,都一個個變成了現實,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但來到這所小屋前,當他聞到了瓜棚豆架的香氣時,才恍然有悟,在一般人的眼裏,這所石屋無疑是一個貧民窟,但對自己而言,卻像個救世天堂。

心生萬物,妖魔鬼怪亦同此理。

有了顯微鏡,人們才發現了細菌;有了營養學,人們才知道蔬菜裏還有金屬元素;有了通信設備,人們才發覺空氣中還有電波。同理,有了道力修為,才發現了這麼多奇異事物。

平常事物,原不平常。故事便是真實,現實未必顯現。心境不同,修養不同、條件不同,外物也相應變換。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大概也是指此。

所以,他看到了腕上神絲的反應,沒有過於緊張,更多的隻是好奇。

石龜的氣息,他有過緊距離接觸,並未感到有多少異常,如果仔細品味,也不過是帶著點古家具的陳舊味道。

這老者很是文雅,如果說異常氣息,就是身上帶著些點炒辣椒味,總不能說他是辣椒成精吧?他手裏拎著飯鏟,可能是剛炒完菜。

嶽平陽再度看向神絲,看它是硬是柔,好判斷潛在的妖精是善是惡,可是這次打量之下,神絲已然恢複了原狀。他放了心,剛才它之所以擺動,很可能是石龜氣息的殘留所致。

這東西畢竟不是科學儀器,做不到百分百的精確,不能太過死搬硬套。

小屋不小。外麵看著很矮,實則是個半地下建築,異常清涼。屋裏擺設簡單,隻有兩桌四椅,卻格外溫馨。特別是小飯桌上四盤香氣騰騰的炒菜,更加濃了家的味道,頓時讓人食指大動。

嶽平陽打量一下,發現小桌上有三副碗筷,問道:“老先生,您的家人也在?”

“唉,別提了,有兩個學生陪我同住,剛做好飯,他們卻打電話不回來了!”

嶽平陽忍不住哈哈大笑,“老先生,我們兩個還沒吃飯,能否借您的碗筷用用?”

“客氣了,我一人也吃不了,院裏蔬菜多的是,趕緊洗洗坐下吃飯!”

兩人簡單洗了把手,坐下吃了起來。南商雨終歸是女孩,動作有所克製,嶽平陽甩開腮幫子,傾刻間幹掉三個饅頭一盤菜。

南商雨瞪他一眼,咳嗽一聲。

老先生倒是看得很有興致,笑道:“好好好,我就喜歡年輕人這樣,到底是當過兵的,有股子虎勁。我那兩個城市裏的學生,吃飯跟小貓一樣,愁死人了!快吃快吃,不夠再做!”

說畢,即起身到了院裏,又摘了幾根黃瓜、四五個西紅杮、一把辣椒,看樣子是要再做一鍋。

嶽平陽沒好意思再吃,也不願麻煩人,抄過兩根黃瓜啃起來,又抓了兩個西紅杮塞到嘴裏,再就著生辣椒吃了兩個饅頭,這才感覺肚子裏有了底。

老先生並未怎麼吃,隻是稍動了幾筷子,而後便點了根煙。嶽平陽也抄起一根,美美地吸了幾口。

重回人間,幸福的有些飄飄然。

南商雨吃飯的功夫,嶽平陽同老人聊天。這才知道,老人是省城建築專家,本是南小寺村人。他每年都要回到這裏住一陣子,一是上山祭祖,二是享受田園。

在同他的談話中,嶽平陽還得知,南小寺村一年前開始移民,移民主要原因是此處要建一水庫,可等村民移走,水庫卻沒有建起來。

老人是竭力反對在這裏建造水庫的,原因之一是這裏古跡較多,石牌樓、古堡城牆、烽火台、關帝廟,都是古物,而且此處還有很多古代墓葬,如建水庫,這一切就都淹到水底了。

嶽平陽聞言,來了精神,正好打聽一下這裏有沒什麼精怪。妖精鬼怪之事,不入正史,卻會變成傳說故事流傳民間,這老先生既是本地人,對這些掌故應該熟悉。

“老先生,我們既是驢友,也好采風,有沒有什麼民間故事,比如說妖魔鬼怪之類的?”

老先生點點頭,“有啊!太多了。我小時候,就聽說過火龍的故事,說有一條火龍……還有啊,這南小寺村隻是個轉音,原名是叫南霄寺的,說是這周邊有一座很大的寺院,後來,這寺院說沒就沒了,一磚一瓦都沒留下!你說怪不怪?”

“那有沒有什麼石頭成精的故事沒有?”

“有啊,我們村的關帝廟就很靈啊。關公像、還有赤兔馬,可都是石雕像,栩栩如生。小時候,一隊日本鬼子過來,說是要‘三光’,當時我們都嚇壞了。就在這時候,很多人都聽到了戰馬嘶叫,還有人親眼見過老關爺顯靈呢,騎馬舞刀,愣把鬼子嚇走了!”

嶽平陽聞言點頭,莫非,石龜說的那個“同類”就是關帝?不太可能,關帝怎麼會布下這麼個妖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