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光武帝劉秀從長安出逃,極有可能是順藍關古道奔小路逃向南陽。潼關不能走,在唐朝時那裏是軍事重陣,把守極嚴,混出的可能性極小。他逃到了牧護關,朝庭發現了,派兵來追,劉秀可能是離大大路,逃向了旁邊的小溝牛三溝。而牧護關的地形象個五角星,追兵不會不尋,於是劉秀又離開了牛三溝的正溝,逃向了梨樹溝。在這裏遇見了一位村姑,幫他掩藏,救了光武一命,成就了後來的東漢王朝。這是用白話文講述的,要用文言來記述,梨樹溝,可以簡稱為梨溝。為什麼呢,梨就是樹,隻要寫出來個梨字,別人就明白那是樹了,幹嘛要再多寫一個字樹呢?後人不懂,將梨誤認為犁,將梨溝誤碼作犁溝,於是就產生了這令人費解的傳說。
至於光武帝劉秀和村姑的故事,傳說到是不太清楚。是因為光武秀美英武,打動了姑娘的芳心,以致她甘於冒著生命危險,救他一命?還原是因為姑娘天生善良,有好生之德,見義勇為,才救這個光武帝的?沒有人知道這些。不過這個故事要讓我處理,我一定寫姑娘花榮月貌,劉秀少年風liu,兩人一見中情,如火如荼,產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姑娘為愛救人,感動天地。後來分手,兩人難舍難分,痛不欲生,但為了偉大的複國計劃,姑娘舍棄小我,鼓勱劉秀殺出武關,終成帝業。等劉秀做皇帝後,生活腐化,又選後宮美人三千人。姑娘抑鬱寡歡,為情而死。
這樣的故事肯定有人看,比流行的小說電視好多了。因為它裏邊有矛盾,有國仇家恨,有矛盾可寫。要是再寫一點兩人之間的不太露骨的私房事,效果會更好。這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曆史的真實。少男少女,幹chai烈火,一切事情都是可能發生的,發生了也是自然的。愛了就愛了,做了就做了,不做白不做,做了不白活。漢人質樸,絕沒有今人的扭捏作態。
可是在牧護關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傳的故事中,沒有這一類事,沒有,一點也沒有。這裏是一個純樸的地方,是一個民風真淳的地方。這個故事流傳下來,大約是人們為了教育下一帶做好事,與人為善,絕不是為了做性啟蒙性教育的。
另一個與牧護關有關係的人物就是韓愈退之大人。他老人家因上《諫佛骨表》,犯了天顏,被貶潮州,走到藍關,巧遇大雪,寫了一首著名的詩。其中有兩句雲,“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是名句,許多人都能背過。因為詩是寫給侄孫韓湘子的,因為在牧護關還流傳著韓湘子度文公的傳說。也有這件事的佛教經典。除了這些,在牧護關的最東頭,有一個溝叫湘子溝,裏邊有一洞,名叫湘子洞,相傳韓湘子就是在此地修練佛法而飛升的。湘子秀麗俊美,是八仙之一,年畫上就有,讓人看起來,象一個風liu哥們,看不出一點仙風道姑。這個故事離奇的是,反對信佛的人韓愈,在故事中反為佛教所救。
除了這個故事,還有物證,那就是在牧護關的最高處,有一座文公廟,裏邊供的就是寫文章的能手韓退之。可惜*中給砸了,說是反四舊。原因是造反派不知道韓退之是有名的反迷信的,想不到後人用他來做迷信的偶像。砸了就砸了。廟也給拆了。韓愈塑像的頭是銅的,有人就看回去賣了換錢,據說沒出三年,兒子眼瞎,媳婦小產,錢花了很多,病也沒有看好。這個傳說沒有考證,僅供參考。
以為是牧護關考。目的是為了證明,這裏古己有之,並非難民聚集才成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