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讀轉了,字也就錯了,產生的學問大多是如此的笑話。
農人販夫走卒們畢竟是沒文化的人,這樣說說情有可原。因為他們沒上過學,在自己的幾畝地上勞作一生,收成好了,充一下大尾巴狼,發一點可笑的狂論也就罷了。其實文人也這樣。
有一出京劇(說到京劇,它可是咱們的國粹,沒有貶低的意思,隻是隨便一說,逗人一樂,不能認真),名叫《牧虎關》,有次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了。覺得不通。老虎是多麼凶猛的動物,難道它是可以放牧地嗎?後來想求教於這方麵的專家,想看看是不是劇作家寫了白字。後來人不明白,就這麼以論訛傳訛地留了下來。由此可見文人也會犯錯。文人犯了錯後果更嚴重。這全是不讀書的緣故。正經專業書讀不進去,可以讀點小說什麼的,一則怡情,二則識字長見聞,有益無害。這是智者的選取擇,特別象我的書,大家可以看一看,對人是很有幫助的。當然,我也會嚴肅態度,寫出一些比較好或者特別好的書。隻要大家支持,目標是會實現的。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希望還在,一切會來,安來此地,請多關照。
言歸正傳,請大家看我講述在當代性泛濫物欲橫流時期一家優秀的人物,是怎麼樣掙脫了道德的約束墮入愛河,又是怎麼樣回頭是岸,其間付出了怎麼樣的代價,交了那些學費,產生了那些些悲歡離合的曲折故事,以及怎麼樣的情感糾葛。
漢唐之時,建都於長安,也就是西安。這裏有四關守護,八水圍繞。皇城宏大雄偉,人的心胸開闊,氣宇不凡。那時候八方來朝,四鄰來賀,出現了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和文景之治,也出來了赫赫有名的武皇則天。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它是中華民族的輝煌和驕傲,是華夏子孫的榮光。
漢唐氣象的雄偉壯闊,漢唐的江山穩固,當然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但其中有一條,那便是國防穩固,外敵沒有可趁之機。從地利方麵來說,主要得力於長安城周圍的四座雄關。那四關?這便是函穀關、大散關、武關、蕭關四關,它與涇、渭、灞、滻、灃、滈、矞、澇八條大河,形成了長安的天然屏障。
從東麵說,把守豫鶚入秦咽喉的,便是這武關。從東往西,長約六百多裏,最寬處不過四五華裏的地段,就是著名的商洛,也就是秦代最偉大的改革家商殃的封地。商洛象一個不規定的四角星,伸向東北方向的是洛南,伸向東南的商南,伸向稍偏一點的是鎮安柞水。整個地形,象個細瘦的葫蘆,東一頭是武關,西一頭是牧護關。可以說,牧護關在漢唐之時,和潼關一起,是保衛京城的最後一道屏障。
由於它地形險要,在此地設牧或者護之類的軍事重陣,是完全應該的。可惜的是,後人不明了牧護關當時的顯赫地位與軍事意義,卻以為是一個可憐巴巴的沒(丟的意思)了核的關隘。
商洛往東,最寬的地方是丹鳳,這裏最寬。有四五華裏,也是商洛最富足的地方。產粗糧,也產大米麥子。生活日用品最便宜。最狹窄的地方怕是牧護關了。因為是通往豫鄂的第一個關隘,所以留下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漢光武帝劉秀從長安出逃時,走到了牧護關,後邊的追兵趕來了。劉秀在一村姑地掩護下藏入犁溝中。追兵過後,他才得以逃向南陽,開始他偉大的帝業。這不是編的,而是見之於正史。商州誌中確實有這麼一段記載。不過,讀起來還是覺得不太準確。犁溝,以現在的意思解,即犁鏵犁地時所翻的不過一尺深的小土溝,怎麼能藏下一個偉大的光武帝,他又不是一隻麻雀或一條蟲子。但這個故事代代相傳,也不會是捕風捉影吧。筆者曾做考證,在牧護關有一條小溝,名叫梨樹溝。它不在大路旁,在此條叫牛三溝裏邊。說起牛三,一般人都以為是三頭牛,我卻想起了唐朝的牛錄這個官名,是不是因為這條溝當初是三位牛錄共同把守的?這不好查證了。但牧護關因曆史悠久,卻也是事實,外人不得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