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財經類專業“數據庫原理與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2 / 3)

2.2 創設案例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

數據庫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講授數據庫理論知識時不能一味地將各個知識點填鴨式地脫離實際地灌輸給學生,必須采用實例並且是學生所熟悉的身邊的實例來進行講解,以將複雜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加快學生的學習步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一對多關係時,不是直接將概念進行圈圈點點硬塞給學生,而是先舉生活中的實例,如以學校為例,一個班級有多名學生、一個學生屬於一個班級,班級和學生之間為一對多關係。為了形象直觀起見,畫了兩個實體集合圖,分別為班級、學生,班級實體集合圖中的某個班級在學生實體集合圖中有多個與之對應,表示一個班級可以有多名學生,反之,學生實體集合圖中的某個學生在班級實體集合圖中隻有一個與之對應,表示一個學生隻屬於一個班級。為了進一步加深理解,請學生進行交流舉例,大部分學生非常踴躍馬上就能舉出身邊的實例,反映出他們已真正領會,最後引出概念就是水到渠成了。

2.3 精講多練

教師通過"精講"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學生再通過"多練"加強實踐,提高應用能力。

由於課時已從原先的每周4課時壓縮到每周3課時,時間較緊,講解時不可能對書本內容麵麵俱到,對教材內容要進行合理的篩選,但不能簡單地把課程知識壓縮,一股腦地灌給學生,那樣學生無法消化。對於學生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內容可以少講或者不講,通過布置習題讓學生自行掌握;對於一些理論概念,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和難點。這樣既可以應對課時不夠的問題,又避免學生因為授課內容過多而產生厭煩的情緒。對於重點和難點內容,讓學生通過大量練習進行鞏固和提高。

例如:對於財經類學生比較頭疼的SQL查詢語句部分,隻有通過大量的上機編程練習,學生才能夠掌握語言基礎知識,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數據庫查詢能力。

2.4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針對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基本過程為: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學生操作、交流討論、鞏固創新、總結等。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當中,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理解學科知識,掌握學科技能的目的。以任務為主線,讓學生從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期間教師隻起引導和輔導的作用。任務的設定要盡可能地與學生的興趣相適應,任務的難度要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水平。

2.5 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

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使之相互合作和激勵,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培養學生探索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2]。一般可以按照4-6人一組圍繞任務進行討論,以任務為主線,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鍛煉其對事物本質的洞察能力、抽象能力和思考理性的能力,討論過程中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協作,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小組成員團隊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在相互交流中進步,在彼此支持中完成任務。教師對有問題的小組再進行輔導,體現出教師在課堂的主導作用。

3 切實加強實踐環節

3.1 理論課堂與實驗課堂合二為一

在學校機房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為該課程爭取更多在機房教學的機會。將理論課堂和實驗課堂合二為一,教師邊講解、邊演示案例,學生同步操作,做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真正的互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不是教師演示一步,學生在下麵跟著練習一步,這種方法過不了多久便會把所學內容全部還給教師。我們主要是利用電子教室軟件控製學生的電腦,學生可以在自己的電腦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教師在教師機上所作的演示,印象比較深刻,並且在教師講完之後學生立刻就可以做練習,效果很好。一般在2課時的最後20分鍾,我們會針對2課時所學知識點設計一套練習題,讓學生鞏固。

如果遇到機房被占用,也要爭取到多媒體教室,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也不是由教師全盤演示與講授,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演示操作。

3.2 重視實驗環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數據庫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注意加強實驗環節的訓練。要合理安排上機實驗課時與理論教學課時的比例,使教學實驗與理論教學協調同步,特別是時間、內容上要銜接好,課後及時上機,保證上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