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章水的憧憬2

不過,經曆了水源地的踏行探訪,我又有些憂心忡忡。

記得在丹江口市龍山賓館的時候,正有一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召開,專家們就水環境狀況及保護對策、水生態的整治、庫區消落帶的利用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會後,經水利作家成綬台的引見,我有機會拜訪了特邀前來參會的原長江水利委員會魏主任。交談中,我曾提出一個問題:您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什麼後顧之憂?魏主任說:我最擔心的是漢江水不夠。這個共和國的第一代水利專家看問題很敏銳。

是的,在漢江上遊,陝西省同時在搞一個小型南水北調工程,即“引漢濟渭”。規劃在洋縣境內漢江幹流上修建黃金峽水利水電樞紐,從黃金峽水庫提水215米,經16.94公裏隧洞輸水入漢江左岸支流子午河,然後在子午河三河口建庫調蓄,經64.897公裏隧洞穿越秦嶺,調水入周至縣境內的渭河支流黑河金盆水庫上遊,出金盆水庫後進入關中供水係統。工程總調水量15.5億立方米,其中從漢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調水5億立方米,從漢江幹流黃金峽水庫抽水10.5億立方米。工程供水範圍為西安、鹹陽、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決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問題。

魏主任說,陝西調水大家也不能有意見,因為漢江是從陝西流出的,並且古都西安及周邊的用水問題亦不可忽視。隻是,漢江的負擔太重了。

我問:那怎樣才能解決水不夠的狀況呢?

魏主任說:除了築壩節水,還有一個措施就是引江濟漢。

據魏主任透露,他們已經提出了一個引江濟漢的方案,就是從三峽上遊位於湖北省巴東縣的長江支流神龍溪,引水經堵河到十堰進入漢江,補充丹江口庫區內水源的不足。

這又是一個引江濟漢的計劃,但難度較大,長江水質也不十分理想,所以國務院還未批準。

後來,我在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丹江口局,與徐誌仿局長交談時,也提出了同樣一個問題:您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什麼後顧之憂?

徐局長說:我擔心兩個問題,一是水華現象,現在大壩加高了,蓄水多了,但有了新矛盾,容易出現水華,又叫藍藻,就是水麵上浮一層綠毛。這種現象河汊裏多,原因是豐水期淹了莊稼地,將廢雜物衝進湖裏,一幹就出現水華。丹江口庫區上遊有大小河流五千多條,水係發達是好事,但也難管理。

我問徐局長:怎麼才能消除水華現象?

徐局長說:退耕還林,水邊多種不怕水淹的林木。

我接著問:您擔心的第二個問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