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心理特點(1 / 3)

幼兒心理的發育特點

4-6歲的孩子求知欲旺盛,對什麼東西都感興趣。記憶力、思考能力及想象力也發展得很快。

4歲時,孩子對什麼事都愛問“為什麼”。遇到這種情況,切不可覺得厭煩而不予理睬,應該盡可能予以回答。對同一件事總是要問好幾遍,於是有的爸爸媽媽就認為這個孩子智能低下,實際上,孩子的智能是通過許多次體會、經曆以後才能形成的,因此對於4歲兒提出的一係列“為什麼”的疑問,做父母的應該爽快地予以回答,而且要有耐心,不要不理不睬,這才是養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到5歲,因為再過一年就要上學了,於是,爸爸媽媽就急著想教孩子讀書識字買來許多書。其實,沒有必要如此著急。當然,如果孩子對此有興趣,則教教也無妨。因為即使識字遲些,有的到時也會認識很多,反之,有的孩子雖然很早就識字,但要認全一個字,卻並不容易。孩子到了5歲,一般都能數數,或從許多東西中取出幾個之後,也能準確地數出來。

這時的孩子不但能畫花、人、汽車等。也能夠畫出生活中印象較深的東西來。由於思想還缺少整體概念,在畫畫時往往會把幾種不同的東西拚湊到一塊去。比如說,畫下雨的景象,本應畫上雨傘,卻畫上了太陽等。即使這樣,大人在旁不要加以糾正,甚至說他笨,反而應予表揚。孩子的這種大膽想象力雖然尚不合道理,但卻是一種智力發展的表現,應該予以培養。

情感情緒的發育情況

孩子幾乎幾個月就有了簡單情感。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長,情感也越來越複雜了。在嬰兒時期,隻有高興、不高興等單純反應而已。隨著年齡增長和社會集體生活的增多,喜怒哀樂等比較細致的情感也發達起來。到了5歲,情感幾乎與大人無異。同時,一到這個年齡,胡吵亂鬧、煩躁、恐懼等情緒就少了許多,相對來說安穩多了。

如何重視培養嬰幼兒心理健康

有無一個健全的身心,對孩子將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小小的一點心理障礙都會在孩子長大後引起無數次痛苦的回憶。如何讓孩子帶著一個健康的心理走完漫長的人生旅程,做父母的應該完全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健康心理要從小培養

幼兒心理健康是孩子長大後心理健康的基礎,許多研究表明,幼兒時期出現心理疾患多數是因撫養教育不當引起的。因此父母必須特別重視改善孩子的心理衛生條件,促進其心理健康。豐富的營養、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嬰幼兒大腦發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而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血緣關係和供養關係,父母的相親相愛,對家庭的眷戀,以及對父母健康和喜怒哀樂的關切,這是一種情感的“反饋”。所有這些構成父母與子女情感聯係和交流的閉合係統。這種聯係和交流十分有利於情感的升華,逐步培養孩子的同情感、責任感、道德感、榮譽感、幸福感和理智感,這就為嬰幼兒日後良好性格的發展、健康的人際交往、愉快的情緒、健全的行為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何增進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身心發育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搞好幼兒心理衛生,對於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培養他們良好的性格和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我國目前提倡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的情況下,獨生子女的心理品質與多子女常有明顯不同。主要表現在:由於“獨”字的優勢,他們的身體素質、智力發育比較好,有較強的進取心和自豪感;但也由於“獨”字特殊原因,尤其是父母過於溺愛,他們以我為中心的觀念強,而且比較自私、孤僻、懶散、生活自理能力低。為了確保獨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在心理衛生方麵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