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心理特點(1 / 2)

心理發育的主要特點

2歲後,幼兒的動作發育明顯發展,能自己洗手、穿鞋,看書時能用手一頁一頁地翻。手的動作更複雜精細,有隨意性。對幼兒心理發展有積極作用。在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時,出現“自尊心”,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耐心誘導,對待寶寶的每一點進步都要表揚,不要同別的孩子比,要和寶寶自己的進步比。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麵同別人議論:“看××早就會了,我家寶寶就是不會!”孩子能懂得別人數落自己。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會使心理發育受到障礙。

寶寶能應用簡單句,使用陳述語氣。喜歡學三個字的兒歌。對兒歌的記憶是自然而然,還不會有意識。

主動地去記憶。記憶的東西不能保持很長時間,需要反複教,不斷複習才能記住。

認識能力的訓練

學數數

幼兒對物品大小數量的認識是在對實物的比較中形成的,準備各類大小質地不同的小物品,如積木塊、鈕扣、瓶蓋、塑料球等,盡量讓孩子用眼看,動手摸,張口講,通過多種感觀參與活動,比較認識物品的大小和數量。還可配合教點數,如口讀數1,手指撥動一個物品,讀2,用手指再撥動一個物品,讀3,再撥動一個物品,教點數1~3.學拿實物“給我一個蘋果”,“給我拿兩個蘋果”等。

學習認識性別

結合家庭成員教孩子識別性別,如“媽媽是女的,姥姥也是女的,你是男的,爸爸也是男的”,逐漸讓小孩能回答“我是男孩”。也可以用故事書中圖上的人物問“誰是哥哥?”“誰是姐姐?”以識別性別。

學習前後和上下

讓孩子將兩手放在身體的前麵和後麵或把物品放在身前和身後,使孩子明白前後。然後讓孩子將物品分別放在桌上麵或桌子下麵,練習分辨上和下。

學認兩種顏色

2歲前孩子最先學會的是紅色,孩子熟記紅色後,再教孩子認黃色或黑色的玩具,如先認黃色玩具、黃色手絹、黃色積木等,多次反複認識黃色後,然後挑出紅色和黃色玩具或手絹,讓孩子辨識,看是否能正確地挑出所說出的顏色,學會後要連續再練5~6天,直到鞏固為止。千萬不要一次同時教認幾種顏色,這樣容易混淆。

情感和社交能力的訓練

認識環境

外出散步時要讓孩子熟悉認識居住的環境、標誌物,先認識家門,再讓認識家門附近的幾條路,附近的商店等以及父母常去的地方,再讓孩子順利找到家。

區分早上和晚上

早上起床時,媽媽說“寶寶早上好”。讓寶寶說“媽媽早上好”。邊起床邊向寶寶介紹“早晨天亮了,太陽也快出來了,咱們快穿好衣服出去看看”。白天要開窗戶,使寶寶享受新鮮空氣。白天天很亮不必開燈。到晚上也要向寶寶介紹“天黑了,外麵什麼都看不見了,要開燈才看得見,咱們快吃晚飯,洗澡睡覺”。使寶寶能分清早上和晚上,並讓寶寶學習說“晚安”才閉上眼睛。此時可多說幾遍“晚安”,讓寶寶將詞彙學熟練。

學習廣交朋友帶孩子室外散步時,鼓勵他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互換玩具,一起背兒歌。選擇講述小朋友團結友愛的故事講給他聽,讓他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做個好孩子,不打人、不咬人、不哭鬧。

嬰幼兒“以我為中心”的處理方法

隨著社會交往的欲望逐漸強烈,寶寶對小朋友特別感興趣,常常要找小朋友玩耍。而在玩的過程中,家長發現孩子總愛搶別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他要玩,伸手就拿;拿不到就搶,就哭,甚至打架,邊哭邊說“我要”“我要”,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總是以我為中心,弄得家長很尷尬。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嬰幼兒心理發展是從模仿開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對象是兒童夥伴,其作用是任何成人所代替不了的。現在國內外許多教育、心理學家很重視“以兒童教育兒童”。兒童間的交往可以彼此模仿。一些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行為在交往中得到加強或者消弱。3歲幼兒的交往應該說還是一種初步的隨意性交往,他們還不會和同伴友好相處。在他們看來,一切都是“我的”,不會考慮別人的權利與要求,沒有從“自我中心”中解脫出來。他們不知道別人也在玩,不會商量著辦事,也不會自我克製,而是“隨心所欲”,所以他們也往往玩不長久,爭吵是免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