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飲食營養(3 / 3)

注意過量進食

人們總以為吃得多,身體才會健壯。實際上進食過量對孩子是不利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害處。

增加胃腸道負擔

過量進食後,胃腸道要分泌更多的消化液和增加蠕動,如果超過小兒的消化能力,就會引起功能紊亂,發生嘔吐、腹瀉,嚴重的可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和全身中毒症狀。

造成肥胖症

長期過量進食,造成營養過剩,體內脂肪堆積,成為肥胖症。

影響智能發育導致“脂肪腦”

因攝入的熱能過多,糖可轉變為脂肪沉積在體內,也沉積在腦組織,形成“肥胖”,使腦溝變淺,腦回減少,神經網絡發育欠佳,使智能下降。過食可引起腦血流量減少,因為飽餐後,血液相對地集中於消化器官的時間較長,使腦部血流量減少的時間也延長,經常過食,使腦經常處於相對缺血狀態,勢必影響小兒腦發育。過食可使大腦的語言、記憶、思維能力下降。由於過食後,使大腦負責消化吸收的中樞高度興奮,而抑製了其他中樞,故影響智能的發育。

總之,小兒進食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必須養成適量進食的習慣。

另外,睡前吃得過飽更不應提倡。其害處有:晚餐進食太多,睡覺易做惡夢。影響消化吸收,本來睡眠狀態下,胃腸道消化功能應減少,因過食增加胃腸道負擔,易導致消化紊亂性疾病、易造成夜間磨牙、易發生遺尿。造成小兒睡眠差、易驚醒、煩躁不安。

注意幼兒挑食

挑食,常常發生在幼兒期。具體表現是:小兒對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就無節製性多吃,對不喜歡吃的食品吃得很少。甚至寧願餓一餐或餓一天也不吃。這也是不良飲食習慣中的一種。有的小兒有肉時就多吃飯,無肉就吃得很少,這樣時饑時飽,餓飽不勻,很容易損傷胃腸道,日久後會引起厭食。同時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健康。

糾正幼兒挑食的不良習慣,首先可采用勸導的方式給幼兒講清道理;另外注意膳食的多樣化,每餐葷素食搭配,采用混合膳食。營養素供給齊全,可防止小兒挑食。對小兒喜歡吃的東西,應有所節製不可過多食用。

注意幼兒暴飲暴食

許多家庭平時較節省,或者工作忙飲食較馬虎,到過年過節、休息日大吃大喝一下,這樣暴飲暴食對成人是不利的,對幼兒更有害,暴飲暴食突然加重消化道的負擔,易產生消化功能紊亂,引起急性胃腸炎。對幼兒引起“傷食”,有時使消化功能很難恢複正常。長期下來會導致營養不良。暴飲暴食還可能會引起急性胰腺炎,即進食1~2小時內發生腹痛、嘔吐、疼痛性休克、血和尿的澱粉酶增高,重症可危及生命,故對此應多加注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

注意不要多吃零食

寶寶愛吃零食,適量給寶寶吃一些零食,可及時補充寶寶的能量以滿足機體需要,也給寶寶帶來快樂。但一定要適量,時間合適,量合適,食物選擇恰當,不然會影響寶寶的正常飲食。

寶寶的胃容量還小,而活動量卻很大,消化快,所以往往還未到吃飯時間就餓飯了。這時可給寶寶一些點心和水果,量不要多,那些太甜太油膩的糕點、糖果、巧克力等不適合經常作為寶寶的零食,因為這些食物含糖量高,脂肪多,不易消化吸收。在正餐前1小時內不宜給寶寶零食,以避免影響正常進餐。

有許多家長都說寶寶特別嘴饞,一見零食就流口水,吃了還要,要個沒完,但又說自己的孩子飯量越來越小,真讓人著急。這明顯是一對因果關係,寶寶零食吃多了,正常飯量自然就會減少。那麼怎麼辦呢?家長在給寶寶零食時一定要注意方法,控製好零食量,最簡單的例子,不要把一大盒子的零食讓寶寶看見,否則寶寶知道還有很多,便自然會吃了還要。家裏可置放一些裝零食的小罐,一次裝少許,讓寶寶知道吃完就沒有了,沒有了寶寶自然也就不會纏著要了。此外,不要為讓寶寶達到某些要求而用零食去哄騙他,吊他的胃口。

家長也可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狀況,選用一些強化食品作為寶寶的零食,但這樣做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以防短期內大量補充某種營養素造成身體不適,甚至中毒。

寶寶在吃完零食後,最好喝幾口溫開水,以清潔口腔,防止齲齒。

注意進食時“含飯”

有的小兒吃飯時愛把飯菜含在口中,不嚼亦不吞咽,俗稱“含飯”。這種現象往往發生在嬰幼兒期,最大可達6歲,多數見於女性,以家長喂飯者為多見。發生原因是家長沒有從小讓小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按時添加輔食,小兒沒有機會訓練咀嚼功能。這樣的小兒常因吃飯過慢過少,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素,全身營養狀況差,甚至出現某種營養素缺乏的症狀,生長發育亦遲緩。家長隻能耐心地教,慢慢訓練,可讓其與其他小兒同時進餐,模仿其他小兒的咀嚼動作,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進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