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以身作則,讓寶寶身心健康地成長,給寶寶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優良的性格品質。隻有自己先做到做好了,寶寶才能跟著模仿。
嬰幼兒纏人的處理方法
寶寶總是對母親格外依戀,尤其是當寶寶痛苦或生病時,會更加依戀母親的懷抱,這是正常的,也是寶寶健康的表現。
但有的寶寶卻對母親過分地依戀,在家中幾乎隻要媽媽,白天不要媽媽離開,晚上也要和媽媽睡在一起。如此很多母親被寶寶纏得精疲力盡,但作為母親卻隻有忍受的份,並有時為對寶寶的厭煩情緒而內疚。其實這是不必的。在現代的社會以孩子為自己的整個生命、整個世界的育兒思想現已落伍了,母親也要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更何況,寶寶這時已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應該去接觸更廣闊的空間,接觸更多的人和社會。寶寶過分地依賴媽媽不利於其獨立性的增長,也不利於寶寶其他的興趣和能力的增強。整天在媽媽的圍裙下轉會失去許多發展鍛煉的機會,為寶寶的入托無疑大有影響。所以被寶寶纏住的母親應該找找形成這種狀態的原因,設法去改變,去讓寶寶發揮他的好奇心,培養更廣泛的興趣,多和小朋友們接觸。父母應有意識地為寶寶安排活動,給寶寶自我鍛煉的機會,培養寶寶的獨立生活能力。
怎樣培養嬰幼兒善良品行
在孩子遺傳基因中就具備善良和體貼的天性。但如果後天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那麼就會消失。
在看電視時,孩子被電視節目引得嘩嘩流淚了,千萬不要笑話他軟弱,在困難和挫折麵前流淚才是軟弱,理解和同情別人的痛苦,那叫善良,這可是一種好品性。善良的人一般性格溫和,樂於助人,由於能夠理解體諒別人的痛苦,較少計較自己的得失,反而顯得堅強、開朗,容易保持心理平衡。冷漠狹隘的人患得患失,終日琢磨別人,弄得自己心神不安。古語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後天的教育非常重要,善良的品性是可以培養的:
在遊戲中激發善良
孩子們喜歡在遊戲中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個人,你不妨為孩子設計一些遊戲來激發他們善良的天性,比如孩子用積木搭了一座迷宮,你說請他把迷路的小白兔送回家。你自己也不妨經常“生病”、“丟東西”,請孩子當小醫生和小警察。不過你千萬要記住,得到幫助要向他道謝。這樣孩子就會樂於幫助別人,從中獲得一種特殊的精神愉悅,保持積極的生活情趣。
在生活中培養善良
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善良品性,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善良。一是對孩子要愛之得法,文學家高爾基曾經用通俗的語言說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愛孩子,這是連母雞也會的事情,關鍵是怎樣去愛。對孩子嬌寵放縱,從來沒有好結果。與其對孩子在物質上關懷備至,不如從精神上體貼入微。得到理解、關懷和尊重(不是遷就)的人,才會用同樣的感情去對待別人。獨生子女普遍物質供養過剩,精神關懷不足。以至他們也就不知“理解”為何物了。其二是讓孩子多參加這樣的實踐。探望病人,慰問鄰居,幫助朋友,都可以帶孩子一同前往,讓孩子習慣於幫助別人。
給孩子一顆善良的心
給孩子一顆善良的心,要讓孩子從愛護生命開始,不要隨便打殺小動物,比如雞、兔、貓等。同時不要讓孩子有太多的煩惱,這樣就會使孩子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