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發育特點
孩子的知識在增長,脾氣也在增大,當不如意時,他會扔東西,發脾氣,表示不服從。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喝斥他,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用別的事情吸引他,會很快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1歲多的寶寶,路走得穩了,活動範圍大了,隨之而來的是其獨立觀望意識開始萌生。喜歡用空盒子、小桶等有空間的容器裝玩具。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模仿成人的動作、語氣、喜歡玩球,會做把球舉過頭拋起來的遊戲。喜歡和大人一起做認指眼、耳、鼻、口、手等認識人體器官的遊戲。家長應盡量設置一個寶寶需要的活動環境,讓他的如意心得到滿足。
父母的溫情和愛撫在1歲多的孩子眼中,已經不如以前那麼重要了,你的關照可能變成了一種限製,會引起他的不耐煩,在安全的範圍內,家長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由活動。
寶寶的路越走越穩,話也說多了,與外人交往也多了,這正是鼓勵他與別的小朋友交往的好時機。開始孩子不知道怎樣與別的小朋友交往,但通過與新麵孔的接觸、交往,交換玩具等簡單活動中,寶寶能得到很多樂趣。每星期最好有2~3次機會與他們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讓寶寶用自己的獨特方式接觸別人,大人要多鼓勵,千萬不要加以幹涉,寶寶經過嚐試,會找到自己更合適的方法。
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小朋友之間發生小衝突,這是正常現象,大人不必多加指點,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衝突。如果兩個孩子搶玩具,家長也不要以成人的禮貌心理,強迫自己的孩子放棄自己心愛的玩具,那樣會讓孩子迷惑不解,且非常傷心。要讓孩子有機會保衛自己的權利,這也是社會交往的基本規則。這也會為孩子今後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礎。
怎樣培養嬰幼兒的良好個性
一個人比較穩定、比較經常的心理特征稱為個性。個性一方麵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寶寶在出生後就有神經類型的差異,但個性更主要的還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隨著年齡增長,遺傳作用越來越小,環境影響越來越大。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寶寶到了3歲時興趣表現和個性傾向已經明朗,比如在性格方麵,有的活潑,有的沉靜,有的膽大,有的膽小等。這些性格特點都是值得注意的,但它們還不穩定,一切仍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父母應盡力培養、發展寶寶良好的個性傾向。如有些孩子不合群,喜歡獨占玩具,稍不如意便發脾氣,家長就應讓他懂得與人合作克製自己的情緒;有些孩子畏縮躲避,愛哭,不敢與人接觸,家長就應逐漸培養他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讓他在群體中鍛煉膽量,而不能過分保護,讓寶寶整天呆在家裏,這樣會使寶寶的適應力更差,不會與人相處,進而影響到寶寶今後的學習和事業。
寶寶也會表現各自的興趣。有的喜歡聽音樂,常常哼哼唱唱;有的喜歡拿筆亂塗亂畫,畫小動物,畫圖形、小貓、飛機等,有的寶寶特別喜歡聽故事,能聽得很投入,長大後可能對文學感興趣。無論哪方麵的興趣都會激起寶寶的求知欲,這是寶寶以後在某方麵成功的動力和基礎。家長應積極培養孩子的興趣,培養某一方麵以及廣泛的興趣。家長應引導,而不應以自己的願望給寶寶設定方向,不應強迫寶寶學習,弄不好隻會讓寶寶更沒興趣,適得其反。
寶寶這時已產生了真正的自我意識,能叫出自己的名字,掌握了“我”是誰了。認識自己,這是自我意識發展中的飛躍。在自我意識發展的基礎上,寶寶能判斷“好”與“壞”這樣的詞的含義,並能適當地控製自己的行為。
怎樣正確看待嬰幼兒的“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