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疾病預防(3 / 3)

痱子的防止方法

夏天,經常能見到小兒的頭麵部、前額、脖子等部位都長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密集成片,這就是痱子。

痱子都發生在夏天氣候炎熱時,尤其是又悶又熱的天氣,這是因為周圍環境溫度過高,而氣壓又低,致使汗液排泄不暢,引起汗管周圍發炎。肥胖的小兒更容易長痱子。

長了痱子最難受的感覺是瘙癢,所以很多小兒長了痱子就用手抓,抓破了的痱子容易引起皮膚感染。那麼,長了痱子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知道,痱子是因為汗液排泄不暢引起的,所以平時要保持空氣的流通。長了痱子也不要著急,應該勤洗澡、勤換衣服,不要穿已經被汗浸濕了的衣服,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幹燥,洗完澡後撲上痱子粉,既能使皮膚幹燥又能止癢。隻要注意了空氣的流通,又能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幹燥,痱子很快就會消退。當然,如果已經發生了感染,就要請大夫開一些外用的藥了。

痱毒的防止方法

在炎熱的夏天,氣溫高、濕度大,如果汗不能及時蒸發,就容易使汗腺堵塞,汗液排泄不通暢,引起汗管破裂,造成皮膚輕度發炎,產生痱子。痱子好發於頸、肘彎、腿窩、胸背和頭麵部,密集排列,互不融合。痱子周圍稍紅,有癢和灼熱的感覺。如果孩子搔抓,容易感染,引起汗管及汗腺發炎、化膿,形成痰癤,俗稱痱毒,痱毒有豆子大小,大的可有葡萄大小,表麵紅紫色,疼痛、發燒,局部淋巴結腫大,嚴重的可引起敗血症。

在夏季,要預防痱子和痱毒的發生,關鍵是要保持皮膚清潔幹燥,勤用溫水洗澡,不要用冷水。溫水不會刺激汗腺,不引起血管收縮,洗後容易幹爽。在炎熱時,不要讓孩子赤裸,皮膚沒有衣服的保護,更容易生痱子並發生感染。孩子夏季的衣服要寬大,室內要通風,多喝水,特別是綠豆湯、紅豆湯等。如發生痱毒,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並外塗10%魚石脂軟膏或如意金黃散,成熟後,切開排膿。

蕁麻疹防止方法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病。有的孩子突然發生皮膚瘙癢,在搔抓部位很快地發現了紅斑和淡紅色的風團,並且迅速增大,融合成片。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蕁麻疹。蕁麻疹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持續幾十分鍾到幾個小時不等,一般的持續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也有的蕁麻疹一天發作好幾次。

為什麼會發生蕁麻疹呢?

發生蕁麻疹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感染和機體對某些物質產生的過敏反應。相當一部分蕁麻疹是發生在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蕁麻疹大多發生在疾病的急性期。還有一部分小朋友是因為身體對某種東西過敏而發生蕁麻疹,這種東西可能是食物,比如:牛奶、魚等等,也可能是某種昆蟲叮咬所致,或者對某種花粉過敏。還有一些小朋友是因為有家族遺傳史,也就是說他的父母或家族中其他長輩有過敏體質。

發生了蕁麻疹不要緊張,可以到醫院去看病。一般來說,首先應該明確為什麼會發生蕁麻疹,也就是應該找出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有些情況需要自己回憶,如果能查出引起過敏的物質,就可以避免再次接觸。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蕁麻疹,則首選抗生素治療。對於局部皮膚的瘙癢,盡量不要抓破,以免繼發感染,可以用一些抗組織胺藥物減輕瘙癢,保證必要的休息。當然,這些藥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蕁麻疹消退後皮膚上是不留痕跡的,因此不會影響皮膚的美容。

瘊子的防止方法

瘊子的學名叫疣。疣是經過病毒傳染後才生出來的。常見的疣有以下幾種:

傳染性軟疣

俗稱“水瘊”,多見於兒童,為米粒到黃豆大串珠樣隆起,表麵有蠟樣的光澤,傳染性軟疣呈灰白色或珍珠色,中心有小臍凹,用針將頂端挑破後,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其中含有大量病毒。這種軟疣可發生在軀幹、四肢,症狀不明顯,有時有癢感。

尋常疣

俗稱“刺痕”,是最常見的瘊子。多發生在青少年,開始在皮膚上出現針尖到黃豆大的隆起,表麵較硬,呈灰竭色。這種疣的表麵頂端呈乳頭狀、菜花狀或刺狀,故叫“刺痕”。其好發於手部、足部、鼻孔、耳逗內。

扁平疣

俗稱“扁瘊子”。為米粒到綠豆大小扁平隆起,棕色,表麵光滑,數目多,多發生於麵部及手背。

長了瘊子以後,數目少的可用液氮冷凍治療,也可塗抹軟膏。傳染性軟疣可在用針挑破擠出白色物後,塗2%~3%碘酒。有的瘊子不經治療,幾年後自行消退。有的反複發作,就需到醫院治療了。

黃水瘡的防止方法

黃水瘡是膿皰病的俗稱。在熱天,空氣潮濕,皮膚酸度減弱,抵抗力降低,容易被傳染。孩子夏天穿衣少,皮膚外露,容易被碰傷。蟲子叮咬搔抓以後,也會使皮膚出現傷口,給細菌侵入皮膚創造了條件。所以,黃水瘡發病多在夏季。

得了黃水瘡,開始皮膚發紅,不久出現零散的豆疹及水瘡。1~2天內水皰很快變大,疤液變混,形成膿皰。皰壁很薄,容易被患兒抓破,露出淡紅色的肉。破處會不斷流黃水,水幹後結成黃色痂皮。黃水瘡多見於麵部,嘴周圍及上肢露出的地方。患兒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

流出的黃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所以如果孩子接觸了粘黃水的衣服、毛巾、手帕,以及抓了患處的手都可傳染上黃水瘡,所以,要特別注意隔離消毒。特別是幼兒園及學校。病人用過的衣服、毛巾、手帕、圍嘴、被單都要消毒。患兒要注意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病人與正常人的用具要分開,特別是玩具,也要清洗消毒。

得了黃水瘡要及時治療,治療可根據病情輕重用藥。如果全身症狀明顯,淋巴結腫大,淋巴管發炎或發燒,應該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隻是局部皮膚感染,可塗外用藥,並去掉痂皮,挑破水皰,用藥液清洗,洗後塗藥膏。每天換兩次藥,幾天即可痊愈。

如果不及時治療,黃水瘡可在全身感染,或反複發作。還有些可繼發全身性疾病,如腎炎等。

對黃水瘡這種病,關鍵還在於預防。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幹燥清潔,勤洗澡常換衣,保持皮膚不受外傷。

癬的防止方法

癬病是由致病真菌傳染的皮膚病。有些動物感染的真菌,也能感染人,使人患癬病,例如牛、馬、駱駝、兔,孩子們常接觸的貓和狗。

貓狗長了癬的地方,毛稀疏脫落,並常用爪子搔抓。人們常說貓、狗長癩了,其實就是長癬了。被動物傳染的癬,多發生在手、前臂和軀幹上,患處為圓形或橢圓形脫屑斑片,癬的邊緣由小紅疙瘩或小水皰組成圓圈,所以又叫錢癬。癬再發展,圓圈皮疹融合成片,如同地圖。如果長在頭發裏,往往到頭發脫落時才被大人發現。

小兒患錢癬,因皮膚嬌嫩,不要隨便使用大人的外用藥,應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為了預防小兒長癬,最好不要讓孩子飼養貓狗,更不要隨便收留被人遺棄的病貓病狗。家裏的龐物患病,要及時治療,不要把患病的動物送給他人。

陽光過敏的防止方法

有的孩子在春末夏初,經過日曬以後,被曬處皮膚出現紅斑片,又癢又疼。有的孩子是在吃了某種蔬菜或某種藥物後,曬太陽時會出現紅斑、水皰。這種情況叫日光性皮炎。

患日光性皮炎多是在太陽下暴露皮膚2~6小時以上,皮膚發紅,出現紅斑、水皰豆疹,並有癢痛感,經過3~4日後,紅斑逐漸變為暗紅色,逐漸消退。水皰破裂後幹燥結痂,表皮脫屑,留有色素沉著。

患日光性皮炎的孩子可注意以下問題:

(1)經常戶外活動,增強皮膚耐受力。

(2)嚴重者避免日曬,外出時注意遮陽,穿長袖衣服,長褲,淺色衣服。

(3)在外露的皮膚上塗防曬護膚品。

(4)日曬出現紅斑後,立即用冷水濕敷局部,以減輕反應。

第九章 第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