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寶寶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含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益處。
(3)寶寶情緒多變,愛發脾氣則與吃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了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4)寶寶固執,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及鈣質攝取不足所致,所以應多吃一些動物肝、魚、蝦、奶類、蔬菜、水果等食物。
行為反常
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寶寶行為反常,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體內維生素C缺乏的結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類維生素的食物,番茄、桔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為最佳食療食物。這些食物含豐富的酸類和維生素,可增強神經的信息傳遞功能,緩解或消除上述症狀。
(2)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寶寶幼稚可笑,表明體內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蛋等。
(3)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奶製品、魚肉鬆、蝦皮等。
(4)喜歡吃紙屑、泥土等異物,稱為“異食癖”。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微量元素有關。海帶、木耳、彥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及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寶寶理想的“盤中餐”。
過度肥胖
以往常將肥胖籠統地視為營養過剩。最新研究表明,營養過剩僅是部分“胖墩兒”發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寶寶則是起因於營養不良。具體說來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造成某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所致。“微量營養素”不足導致體內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謝,隻得積存於腹部與皮下,寶寶自然就會體重超標。
因此,對於肥胖兒來說,除了減少高脂肪食物(如肉類)的攝取以及多運動外,還應增加食物品種,做到粗糧、細糧、葷素之間合理搭配免除上麵所提的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情況,給嬰兒一個合理的營養膳食。
奶粉的營養及選擇方法
無論哪種奶粉,其經加工後的營養成分都不如鮮奶,所以,在沒有母乳的情況下,首先應該選擇鮮牛奶或鮮羊奶,在沒有鮮奶的情況下再選擇奶粉。市場上最常見的是全脂奶粉。
全脂奶粉是用鮮牛奶經噴霧幹燥製成的幹粉,便於保存和攜帶,適宜作備用的乳品,奶粉中的酪蛋白在加工過程中顆粒變細,故較鮮牛奶易於消化。用於嬰兒喂養時,可先加水配成鮮牛奶濃度,再按鮮牛奶的方法調配。
全脂奶粉加水調配鮮牛奶時,若按容量比例,可按1:4比例調配(即1湯匙奶粉加水4湯匙);若按重量比例,可按1:8比例調配(即1克奶粉加水8毫升)。在實際調配時,可稱量全脂奶粉12.5克,先將奶粉加入少量水調成糊狀,再逐漸加水調勻至100毫升,加熱煮沸後即成為與100毫升鮮牛奶營養成分相當的奶粉液。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奶粉有全脂淡奶粉、全脂甜奶粉、脫脂奶粉、低脂奶粉、母乳化奶粉,強化奶粉等許多種,實在令家長應接不暇,到底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奶粉好呢?
各種奶粉都是由鮮奶加工而成的,全脂淡奶粉基本保存了鮮奶的各種營養成分,未加糖;甜奶粉是加糖的;脫脂或低脂奶粉是將鮮奶中的脂肪全部或部分去掉,含脂肪低;母乳化奶粉是將鮮奶中的營養成分進行加減調整,從而更接近於母乳;強化奶粉則是有目的地增加某種營養成分的量,防止營養缺乏性疾病。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甜奶粉太甜,不適合嬰兒食用;脫脂或低脂奶粉脂肪含量低,影響小兒能量和脂溶性維生素的供給和吸收,嬰兒不宜長期服用,隻作為消化不良小兒的暫時飲食;強化奶粉則適用於某些營養素缺乏的小兒,如果平時合理搭配,平衡膳食,孩子一般不會出現營養素缺乏,也用不著吃強化奶粉。
所以選擇母乳化奶粉或全脂淡奶粉喂養嬰幼兒好,母乳化奶粉又優於全臘淡奶粉。
嬰兒大腦發育營養保證的措施
嬰兒從第3個月起腦細胞發育逐漸趨向高峰。為促進腦發育,除了保證足量的母乳外,還需要給母親添加健腦食品,以保證母乳能為寶寶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
常用的益智健腦食品有:
①動物腦、肝、血、魚肉、雞蛋、牛奶;
②大豆及豆製品;
③核桃、芝麻、花生、鬆子、各種瓜子;
④金針菇、黃花菜、菠菜、胡蘿卜;
⑤桔子、香蕉、蘋果;
⑥紅糖、小米、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