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幼兒啼哭不止時,爸爸媽媽會心疼孩子,把空奶頭塞到孩子嘴裏,這千萬要不得,因吮空奶頭有以下幾點壞處:
①因孩子長時間吮空奶頭,使上下前牙變形,牙齒排列不齊。
②吮空奶頭會引起條件反射,促進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等到真正吃奶時,消化液卻供應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會影響食欲。
③吮空奶頭亦會將大量空氣吸入胃腸道內,引起腹脹、食欲差等一係列消化不良的症狀。
④吮空奶頭往往由於不衛生會引起一些口腔疾病,如鵝口瘡等。
所以應避免讓嬰幼兒吮吸空奶頭。
嬰兒腹瀉怎樣喂乳
嬰兒腹瀉以夏、秋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喂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喂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對嬰兒腹瀉,除了要注意衣著,用藥物治療外,飲食條件也非常重要。用母乳喂養的嬰兒,不必停止喂奶,隻需適當減少喂奶量,既縮短喂奶時間,並延長喂奶間隔。一般正常喂奶時間是每隻乳房喂10分鍾,改為5~7分鍾,並將剩餘奶汁擠去,因為這一部分奶汁內脂肪含量高。此外,腹瀉時應停止添加輔食,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恢複喂奶量和各種已食用過的輔助食品。
母乳的營養成分與母親的飲食密切相關,當嬰兒腹瀉時,母親應少食用脂肪類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時每次喂奶前,母親飲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嬰兒腹瀉症狀。目前,有一些家長因嬰兒腹瀉,母乳全部停用,換喂米湯,這是不恰當的。單吃米湯不能滿足蛋白質供給的。
以上處理是針對腹瀉不嚴重的,隻需飲食調整即可得到治療的情況。如果腹瀉次數較多,大便性質改變,或嬰兒兩眼凹陷有脫水現象時,應立即送醫院診治。根據醫生安排,合理掌握母乳的喂哺,有時也需要暫停母乳。
添加蔬菜汁和水果汁的方法
對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的孩子,應適量添加蔬菜和新鮮的果汁,用以補充牛奶在加工過程中損失的維生素C。一般每日2次,在喂奶間隙喂入。
嬰兒吐奶的處理方法
有的孩子出生後就有吐奶的毛病,到第二個月還是經常吐奶,有的吃完奶一會兒就吐,有的吃完奶20分鍾左右吐。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人的胃有兩個口,上口叫賁門,下口叫幽門。賁門和食管相連接,幽門和十二指腸相連接。小兒在生長中,賁門肌發育較鬆弛,而幽門肌容易痙攣。孩子吐出的奶呈豆腐腦狀,這是奶蛋白在胃酸作用下形成乳塊的結果。
對常常吐奶的孩子要少喂一些,喂奶以後要多抱一會兒。抱的姿勢是使嬰兒上半身立直,趴在大人肩上,然後用手輕輕拍打孩子背部,直到孩子打嗝將胃內所含空氣排出為止。這時輕輕把孩子放在床上,枕部高一些,向右側臥,這樣可以減少吐奶。吐奶是生理現象,不必管它,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斷發育會自行緩解。
如果吐奶頻繁且呈噴射狀,吐出的除了乳塊還伴有黃綠色液體及其他東西,一定不可忽視,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采取科學的母乳喂養措施
98%的母親都有足夠的乳汁哺育嬰兒。
(1)開奶前不要喂糖水、牛奶等。
(2)產後短時間內是嬰兒學習吮吸的最佳時期。
(3)嬰兒吮吸母親的乳頭是乳汁產生的關鍵。
(4)經常排空乳房有利於乳汁分泌。
(5)給嬰兒喂奶時,不能隻讓其含住乳頭,而應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一起塞入嬰兒口中,因為乳暈下麵的乳竇是儲存乳汁的重要部位。
(6)堅持兩側乳房輪流喂奶。
(7)提倡按需喂哺。
(8)在不添加任何輔助食品(包括水、飲料、湯)的情況下,嬰兒每日有6次或6次以上的小便,則表明嬰兒已進食足夠的奶量。
(9)防止乳頭錯覺。使用奶瓶喂奶後造成的哺喂困難稱為乳頭錯覺。因為使用膠皮奶嘴,嬰兒吮吸時不需費力,若再改為吸吮母乳,嬰兒有可能隻吸乳頭而不含乳暈,吮吸起來既費勁兒又吸不到足夠的奶水,吸不久就不願再吸了。因此,如果確實需喂牛奶、開水等,就用小勺或注射器等,以防止乳頭錯覺。
母親的營養與乳汁的關係
母親的乳汁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如脂肪、乳糖、礦物質、微量元素等。母親一時營養供給不足,不會影響乳汁成分。但是如果母親長期營養攝入不足,可影響到乳汁營養素的含量(尤其是維生素B6、B12、A),出現嬰兒營養不良現象。
增加母乳量的方法
全方位母乳增多的方法
作為母親要有用母乳喂養孩子的決心。孩子出生以後,要經常讓孩子吮奶頭,以刺激乳腺分泌乳汁,這是保證母乳充足極為重要的內在動力。
通常,開始幾天乳汁都不會很多,到四五天後,乳汁就會大量分泌出來,因此,開始幾天千萬不要因為乳汁少而灰心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