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個月嬰兒身體發育主要指標
兩個月的孩子從外貌上看長大了許多。
體重男嬰約6.03千克 女嬰約5.48千克
身長男嬰約60.30厘米 女嬰約58.99厘米
頭圍男嬰約40.84厘米 女嬰約38.67厘米
胸圍男嬰約40.14厘米 女嬰約38.76厘米
坐高男嬰約40.00厘米 女嬰約39.05厘米
二個月嬰兒語言發育狀況
嬰兒在有人逗他時,會發笑,並能發出“啊”、“呀”的語音。如發起脾氣來,哭聲也會比平常大得多。這些特殊的語言是孩子與大人的情感交流,也是孩子意誌的一種表達方式,家長應對這種表示及時做出相應的反應。
二個月嬰兒感覺發育特點
當聽到有人與他講話或有聲響時,孩子會認真地聽,並能發出咕咕的應和聲,會用眼睛追隨走來走去的人。
如果孩子滿2個月時仍不會哭,目光呆滯,對背後傳來的聲音沒有反應,應該檢查一下孩子的智力、視覺或聽覺是否發育正常。
嬰幼兒的聽覺發育
嬰兒出生多長時間才能聽見聲音呢?嬰兒剛一出生就有了聽覺,聽到媽媽對著他說話的聲音能作出反應,表現為眨眼、注視、手足活動或張口,顯現要和母親對話的樣子。嬰兒對高音、太響的聲音不喜歡,表現出煩躁、驚恐、哭吵等反應,而對溫柔、低沉和慢節奏的聲音表現出安靜、高興的反應。出生不久的嬰兒對聲音就有分辨能力,對母親和經常接觸他的人的聲音和陌生人的聲音有完全不同的反應,說明嬰兒的聽覺已經非常靈敏了。
在護理照料嬰兒時,母親在嬰兒麵前如果表現出煩躁、厭倦的情緒或語言,嬰兒能夠從這些語言情調中體會出母親的感情來,從而嬰兒自己也變得煩躁不安。經常看到一些家長在嬰兒啼哭時發出驚慌失措的叫聲,結果會使嬰兒煩躁的情緒進一步增強,變得久哭不止。正確的方法是迅速克服大人的焦躁情緒,在煩躁時不妨先作一個深呼吸,待情緒穩定下來再去接觸嬰兒,或者幹脆一聲不響地去抱嬰兒,不要把糟糕情緒傳給嬰兒。
母親在嬰兒麵前的語言動作,都會通過眼神、情緒及說話時的口氣傳給嬰兒,從而影響嬰兒的情緒。當媽媽高興時,語調就親切,表情也溫和,嬰兒就會受到感染,也變得非常高興,表現為兩眼有神、精神飽滿、吸吮有力、手腳亂動。如果母親的情緒低落,動作魯莽,嬰兒便會哭吵不止、煩躁慌張、不肯吃奶或睡覺不踏實。因此不要小看嬰兒,他(她)能從聽到的聲音中感受到母親的心情。
加強嬰幼兒聽力的保護措施
許多幼兒長大後失聰,都是由於從小沒有注意保護引起的。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保護嬰兒的聽力。
謹慎用藥
由藥物所致的後天性耳聾占比例最大,所以,凡對聽力有影響的藥物要盡量避免使用,特別要杜絕濫用。常見對聽力有毒性的藥物有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速尿、阿斯匹林和氯喹等。
防止外傷
人的聽覺是由聲波傳入耳內,引起鼓膜震動而產生的。鼓膜很薄,承受不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平時要避免外傷,不要用火柴頭、發夾等挖耳道。打耳光可導致耳聾已屢見不鮮。
避開強聲
生活在農村的老人聽力遠比生活在城市的老人聽力為好,這也與人從小接受強聲多少有關。從兒童時代開始就要注意避開強聲,家用電器音量不要開得過大,近距離打雷要捂耳張嘴,放鞭炮要用塞子把耳朵塞住,少到喧鬧的地方去。
注意飲食
飲食與聽覺也有一定的關係。高脂肪飲食,會使超負荷膽固醇沉積在動脈內,形成動脈硬化症,導致聽覺器官的血液供應障礙,從而引起聽力減退,所以,從兒童時代就要注意,不要過量攝入脂肪類食物,如肥肉、動物肝腎、魚和蛋黃等。
不嗜煙酒
小孩要養成不抽煙、不飲酒的習慣,因煙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醇類對聽視神經都有損害。長期吸煙還會引起血管收縮,減少聽覺器官的血液供應。
加強護理
發現聽力減退就要堅持按摩耳廓,每天搓外耳80~100次,將耳朵搓紅搓熱,一般堅持一段時間,聽力便會改善,發現耳部疾患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