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照料護理(3 / 3)

應當怎樣保養皮膚呢?

首要的是保持皮膚的幹淨、清潔。每天洗臉,經常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後要認真洗手。有人做過試驗,用清水衝手可以衝掉手上的細菌,效果與用消毒水泡手相差不明顯。所以我們在洗手時應該多衝一會。

洗澡既能保持皮膚的清潔,又能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的抵抗力。因此,孩子應該養成每星期洗澡1~2次的習慣。洗澡時不要使含堿量大的肥皂,隻需要使用含堿量小的香皂,或嬰兒浴皂和浴液。因為小孩子的皮膚嫩,堿大了會刺激皮膚,同時堿大了會降低皮膚的酸性,而皮膚酸性降低有利於細菌繁殖。值得注意的是,用過浴液後要用清水衝洗幹淨。

合理的營養是皮膚保持健康的重要保證。孩子應該做到不挑食,多吃瘦肉、牛奶、雞蛋、青菜、胡蘿卜、西紅柿等富含營養和維生素的新鮮食品,以保證自己的皮膚能得到充足的營養。

足夠的陽光有增加皮膚健康、殺死細菌的功效。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助於人體骨骼的正常發育,紫外線還能刺激血液再生,使血紅蛋白升高,使皮膚紅潤。此外,紫外線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孩子應該經常到室外活動,鍛煉身體。合理的日光照射可以使人體魄強壯、皮膚健康。

有的孩子很羨慕大人的濃妝豔抹,覺得畫了眉毛,抹了紅臉蛋、紅嘴唇“漂亮”,小小的年紀也熱衷於化妝打扮。其實,小孩是不應該化妝的。化妝品是成年人在一些社交場合使用的,通過化妝給人以美感,但這畢竟隻是暫時的,絕不能保持長久的美容功效。小孩的皮膚細嫩,天生麗質,本來就有一種清純、天真的美,可謂人見人愛,並不需要用化妝品增加“姿色”。何況化妝品中不可避免的含有一些對皮膚有害的物質,對皮膚的營養大有妨礙,時間長了,會損害皮膚。總而言之,小兒沒有必要使用化妝品,可以根據氣候的不同選用一些保護皮膚的護膚品。

皮膚的保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從小做起,持之以恒,才能保持孩子的美麗皮膚。

尿布皮炎的防止方法

用尿布的嬰兒經常會出現臀部和會陰部的皮膚發紅、糜爛,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尿布皮炎。新生兒更為多見。

尿布皮炎的發生原因主要是由於尿布洗換不勤,或者使用橡皮布、塑料膜、油布等不吸潮的材料包裹尿布,致使嬰兒臀部的皮膚經常受濕熱的刺激而發生皮膚炎症。另外,由於尿素被細菌分解,產生大量的氨,氨對皮膚有很大的刺激性。

尿布皮炎的早期表現隻是在接觸尿布的部位出現大片的皮膚發紅、粗糙,如果這個時候能得到及時、得當的處理,皮炎很快可以消退。否則繼續發展下去,可以出現斑丘疹、瘡疹,嚴重的可能導致局部皮膚糜爛,甚至可以出現皮膚潰瘍。

對於尿布皮炎應著重於預防。應該勤換尿布,避免潮濕的尿布長時間的接觸皮膚,尿布應該用舊的細棉布製作,要有足夠數量的尿布並保持清潔、幹燥、柔軟。換尿布時可以用無刺激性的爽身粉使皮膚保持幹燥。此外,嬰兒穿衣、蓋被均不宜過多,衣服也不宜裹得過緊,室內的溫度應該合適,這樣可以降低濕和熱對皮膚的刺激。

如果孩子的皮膚已經發生皮炎,切忌用熱水和肥皂擦洗,因為熱水和肥皂可以加重皮膚炎症。輕的尿布皮炎隻需勤洗皮膚,保持局部皮膚幹燥、清潔,一般2~3天就能治好。如果發生皮膚糜爛等現象,則應到醫院治療。

新生女嬰陰道流血或流液的處理

部分新生兒在剛出生後不久的時間裏,會發生陰道流血性分泌現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因為新生兒受母體內分泌素影響而發生的生理現象。胎兒在母親體內,受到由胎盤輸入的母親雌性激素的影響後,陰道粘膜細胞會增殖充血。孩子一旦出生,雌激素來源突然中斷,則要使原來增殖充血的細胞脫落而由陰道排出,即會發生上述情況,醫學上稱作假月經。此情況多出現在女嬰出生後數周內,而通常以生後1~5天左右為多見,一般3天以內可逐漸消失,少數可達7~10天。

了解了這一情況後,女嬰在出現此現象時,家長就不必驚慌了。一般來說,對該現象不需做特殊處理。如分泌物過多,則應注意保持局部的皮膚清潔,每日用用溫熱水清洗外陰部2~3次,必要時可用柔軟潔淨的紗布或棉花簽,蘸上淡淡的高錳酸鉀水(P。P。水)清洗外陰。如血性分泌過多、持續時間過長或陰道分泌物為黃色膿性、有惡臭,則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診治。

預防女嬰外陰炎的方法

嬰幼兒外陰炎是指嬰幼兒時期外陰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生的一種炎症。由於女嬰的生理特點與成年婦女不同,因此,女嬰外陰炎在發生原因、疾病表現、後果和治療等方麵與成年婦女都不相同。

女嬰出生後15天內,由於體內存在雌激素(在胎兒時由母體輸送的),它使子宮腺體及陰道上皮有明顯的雌激素影響,陰道裏會有少量的白色粘稠的分泌物流出來,有時還可以看到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流出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這些分泌物呈酸性,酸堿度約為5.5(這個時期陰道有自淨作用)。由於體內雌激素逐漸被排泄幹淨(這時期卵巢還不能分泌雌激素),陰道上喪失雌激素的影響,陰道粘膜變薄,陰道分泌物明顯減少,它的酸堿變為中性或堿性(在這種情況下,陰道內自淨作用明顯減弱)。這些就是新生兒的生理特點。

女嬰在出生時,陰道沒有細菌,約12小時後,陰道內就可以查到革蘭氏陽性球菌群,約3天以後,細菌群全部由陰道杆菌組成,約在15天左右,陰道杆菌被分解,細菌群內可混有各種細菌。

嬰幼兒穿開襠褲,外陰又靠近肛門,如果不注意清潔,外陰就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炎。嬰兒的尿布如果不及時更換,大小便刺激外陰,更容易引起外陰感染。急性傳染病時,全身低抗力降低,外陰又不清潔,外陰亦容易發炎。少數幼兒的外陰炎是因為陰道異物引起的。引起外陰炎的細菌大多數為化膿性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杆菌等。

保護男嬰生殖器的措施

男嬰的生殖器官與成年男子是有所不同的,不僅外形不一樣,其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忽視對男嬰生殖器的保護。

男嬰的生殖器官也有大小差異,個頭兒小不一定是病態,更不能給以雄性激素治療。因為男嬰體內雄性激素水平很低,到青春期才會增高,無故給以雄性素刺激,無疑是“拔苗助長”,嚴重的會造成畸形發育。

男嬰睾丸內產生精子和雄激素的組織結構尚未發育完全,抗病能力也較弱,一旦遭受損傷,會影響成年後的生育能力。所以父母不要抱孩子到有物理輻射、放射線及有害化學物質等汙染的地區去,並應預防各種微生物(如細菌)感染。

男嬰陰莖包皮長而且外口較狹小,包皮內層的分泌物和尿液容易存在包皮內,使細菌在此處繁殖,發生感染。父母應經常為孩子清洗,將男嬰包皮上翻,用清水衝洗龜頭,以保持外陰衛生。排尿後若殘留尿液,應捺幹或洗淨,並用專門的洗具,如盆、毛巾等。

一旦發現孩子患有睾丸炎、包皮龜頭炎等生殖器疾病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