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照料護理(2 / 3)

在寶寶出生後兩周時間,就應從習慣室內的空氣開始,打開窗戶,讓寶寶盡量地呼吸5分鍾左右的新鮮空氣。兩三天後,嬰兒習慣了,就可以帶到外邊去,呼吸5分鍾左右的空氣。以後時間可以逐漸延長,但對未滿月的嬰兒不能超過20分鍾,免受風寒。當然到室外享受新鮮空氣,一定要選擇好時間和地方。

夏天在上午10時左右或下午3時以後;冬天在正午前後;春秋最好在上午10時到下午2時。炎熱的夏天要在涼爽的樹蔭下,寒冷的冬天要選無風或風不大的日子,在日光好的地方。但不要讓陽光直射頭部,不到人多的地方,不到有灰塵的地方。

不要用母乳給新生兒洗臉

為了新生兒皮膚嫩白潤滑,有些家長用母乳給新生兒洗臉,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因為母乳營養豐富,是細菌滋生的良好培養基。新生兒皮膚嬌嫩,血管又豐富。若將母乳塗在顏麵部,很容易使細菌在麵部大量繁殖後進入皮膚的毛孔中,引起毛囊炎。若不及時治療可釀成敗血症,而危及小兒生命。所以用乳汁給新生兒洗臉是不衛生的,也是不能使小兒皮膚白嫩的。

早產兒的家庭護理措施

早產兒指胎齡未滿37周的嬰兒。胎齡小樣兒指出生體重與該胎齡應有體重相比,低於平均值二個標準差以下或比應有平均體重低20%以下的嬰兒。如在孕37周後體重不足2500克時也為胎齡小樣兒,但一般稱之為足月低體重兒。

早產兒由於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早產兒出院回家後,首先,要保溫。早產兒居住的室溫一般應保持在24℃~26℃,濕度保持在55%~65%。其次,由於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因此要積極預防感染。家中有呼吸道、皮膚、消化道感染者不要進入早產兒的房間,以防交叉感染。母乳是早產兒的首選食品。因母乳中所含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富含必須氨基酸,尤其是早產兒所必須的胱氨酸、牛磺酸較高,而對中樞神經係統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酚氨酸較低。早產兒體重小,胃容量小,故應采取多次少量喂養的方法,縮短間隔時間。研究發現,早產兒比足月兒生長發育快,一般到2歲時體重、身長可與同年齡的足月兒近似,個別體重過低者,遲到4歲才能相近。

早產兒住院期間依賴醫護人員及特殊的醫療器材照顧,不須父母費心,但出院後的一切養護責任必須由父母承擔,因此建議父母應作如下準備:

預備必須的裝備:如氧氣袋(瓶)、抽痰管、喂食管及喂食空針等。

熟練胸背部的拍痰:這對肺、氣管發育不桂的早產兒是有利的。

喂食量:剛出院回到家的寶寶,頭兩三天內,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待適應家裏的環境後再逐漸加量,因為環境的變遷對嬰兒的影響是蠻大的,尤其是胃腸的功能。

喂食方式:一般采用餐多量少及間斷式的喂食方式。每喝奶一分鍾,便將奶瓶抽出口腔,讓寶寶能平靜呼吸約十秒鍾,然後再繼續喂食,如此間斷式的喂食,可減少吐奶發生或呼吸上的壓迫。

喂食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早產兒奶粉):可以促進消化及增加營養吸收,對早產兒的生長有益。

維持適宜室溫:早產兒對環境的溫度和變遷一樣敏感,所以要注意體溫的保持及溫度的恒定性,以免因環境不佳而致病。

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如視聽力、黃疸、心肺、胃腸消化、大腦超聲波、營養谘詢及接受預防注射等。

與醫師保持聯係,以便隨時谘詢:原來負責照顧寶寶的醫師對其狀況有詳盡的了解,在處置上比較得心應手;如果換別的醫師,對寶寶是不利的。

熟練嬰幼兒急救術:如吐(嗆)奶、抽搐、膚色發紫時的緊急處理。

新生兒的皮膚護理措施

新生兒沐浴正常8~12小時即可沐浴。夏天應天天洗澡,冬天每周洗1~2次。沐浴時室溫要在28℃左右,水溫要在37℃左右,先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腹部及下肢,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壓住雙耳,以免水流入耳內,發生感染。右手將幹淨的毛巾濕透,輕輕捺臉,然後用香皂洗頭、頸部及上肢,用水衝洗後擦幹,再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上肢及胸部,清洗下肢。

清洗時要注意腹股溝及旮部,適當多用些香皂,衝洗後擦幹,之後可給新生兒撒痱子粉並蓋好被子,撒痱子粉時,應用左手蓋住新生兒臉部,以免把粉撒入小兒眼、鼻、口內,右手將粉撒於頸下、頸後、腋下、腹股溝、背、臀部,皺褶處應多撒些痱子粉,以防皮膚糜爛,然後包好;眼睛發紅可塗紅黴素眼膏,臀部發紅可塗茉草油。

尿布要選用鬆軟、吸水性好的舊棉布,要勤洗勤換,洗後最好在太陽下暴曬或定期用開水燙,防止紅臀發生。

包新生兒時不可將四腳拉直,緊緊裹住。這種“受刑”的包裹方法既不利於新生兒發育,也不利於運動。上衣宜穿“和尚”服式,不可穿套衫。

新生兒皮膚的保健措施

皮膚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皮膚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占人體的相當大的麵積,還在它的功能不可忽視。皮膚有哪些功能呢?作為身體的一道屏障,皮膚可以防止體內液體的不正常丟失,皮膚的角質層還能防止細菌和病毒的侵入。天冷時,皮膚能借助立毛肌的收縮來防止體內溫度的散失;天熱時,皮膚又能借助汗腺排出汗液,帶走體內多餘的熱量,皮膚的調節,為身體處於恒溫狀態提供了基本的條件。此外,當受到外力撞擊時,皮膚還可以發揮一定的緩衝作用,減輕外力對體內重要髒器造成的損傷。

雖然皮膚在人身體中的地位不可忽視,但由於它位於人體的表層,受傷的機會較多。小兒的皮膚嬌嫩,更容易受損。因此,加強對嬰幼兒皮膚的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保持孩子皮膚的清潔、幹燥。冬天,每周至少洗澡一次,夏天應每天洗澡一次,洗澡後換上清潔柔軟的衣物。用尿布的孩子要經常換尿布,以保持嬰兒臀部皮膚幹燥,防止尿布性皮炎。

其次,要保持居室的空氣流暢,勤曬被褥和衣物。室內物品要擺放有序,防止孩子被碰傷、燙傷。多給孩子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特別是胡蘿卜和綠葉蔬菜,以保證皮膚上皮細胞代謝所需要的維生素。

一旦孩子患有皮膚疾患,應到醫院請大夫診治,依據病情采取相應處理。

保護皮膚的主要方法

皮膚覆蓋著人的整個身體,是人的門麵,也是人體抵抗細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一個人從小到大,經曆千千萬萬個日子,皮膚保護著身體功勞可大了。不管什麼部位受到損傷,首先被傷害的是皮膚,外出時日曬風吹,遮掩身體的又是皮膚。一個人從小到大到老,皮膚從鮮嫩走向衰老。如果不愛護皮膚,不從小就注意皮膚的保養,那麼,皮膚就會過早的衰老,人看上去就比實際年齡要大,也就是說,過早地衰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