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每一個早晨
好大啊,黎明前的濃霧!它籠罩著每一座高籠罩著每一條河流,籠罩著每一棵小草,也籠罩著每一個香甜的夢兒。無邊的大地都被它緊摟在懷抱之中,小小的河東學校就更被遮得嚴嚴實實了。盡管霧再濃,霜再重,卻仍然有早行火。通往河東學校的山邊小路上,二雙寬大的腳板將露水踢落了;他長著中等個頭,看上去結結實實,渾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他背著行李邁步有力地往前走著邊辨認著方向和道路。汗珠兒掉下去,和露珠兒融彙在串舅塹了。輪燃燒著火焰的朝陽"在山背.癌,湧動著,終於衝上了山頂。從它身上射出的無數條光束,慢慢地把一縷縷霧氣兒吸收了,大地現出了它的本來麵目。
這個身背行李的中年人,在日出之時,趕到了河東學校。他舉目遠眺,學校的地理位置不錯嘛!看,它座落在安康縣西路壩中部,背靠雄奇的秦嶺山脈,麵對巍峨的巴山群峰,滔滔的恒河從身旁不遠處流過,長長的漢自公從眼皮下延伸遠去。而學校,又是蓋在一個突起的船形山包上,顯得頗有靈氣。中年人心頭喜悅,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他來到學校旁邊,細細地觀望著整座校園的麵容,長長的圍牆倒塌過半,校裏的房屋破爛不堪,連地麵也凸凹不平,心裏有點酸楚了。他知道這學校"文革"中是一個部隊汽車團的駐地,但沒想到殘落成這副不堪一睹的樣兒。現在已經是1982年,下半學期剮都開學。學校周圍縱橫交叉的小路上桌子,矮的是凳子,你連這也不知道呀,嘻嘻!"
當了20年教師的他不禁愣住了,怎麼,這學校窮的連桌椅板凳都沒有啊,這可是學生上學最基本的條件呀。
他繼續往前走,在校門口迎麵碰上一位拉著孩子往外衝來的婦女。這婦女怒容滿麵,嘴裏還責罵著孩子;那孩子背著花書包,被母親拽著胳膊,身子踉踉蹌蹌,很不情願離開學校。他跨上一步,勸解說:
"這位大嫂,孩子犯了錯誤應該好好教育,別拉走他,影響上課呀!"
那婦女白了他一眼,說:"你不知內情甭說話。哼,不是我的孩子犯了錯誤,是這所學校條件差,老師水平低,我要讓孩子退學,轉到別處去,懂嗎?"
一席話說得他張口結舌,左右不是。他趕緊退到一邊,讓那婦女拉著孩子走過去了。這時,一位提著講義夾的老教師從後邊急匆匆走來,一腔怨氣地大聲說:"退就退吧,全退學更省事。我們每天跑著≯教著,還討不到好,哼!"中年人向老師點點頭,問奢。"老師弘你怎麼是跑著教著麴呀?老教師詹。挑嘣怎麼不是,學校凡位師,隻有十來問小窄房子,夠誰住呀。學生走讀,我們是走教啊!"
"哎呀,這怎麼行呢?"他急了。
"不行又有啥辦法?喂,同誌,你是哪裏的,來找誰呀?"老教師懷疑地問。
他笑了笑,自我介紹說:"我叫姚維寬,是新調到這兒工作的。"
"啊,你就是姚校長,我們可盼著你來呀!"老教師親然地握住他的手。
"謝謝,今後多關照,我們走吧。"
姚維寬未進校門就一連碰上了幾件掃興的事,真讓人心寒。但早晨的太陽照在身上卻是暖暖的,他毅然決然地走了進去。
這時,上課的鍾聲已經敲響。這是神聖的召喚,這是悅心的鼓舞,這是不容後退隻能進攻的號令!姚維寬心頭激蕩著一股強烈的情緒。
聽了有關人員的彙報,詳細了解了學校的實際情況,姚維寬意識到:擺在自己麵前的這所學校的的確確問題很多。這個學校文化革命後一直是全恒口區的老大難。教師隊伍中有將近一半是民辦教師,更有些詞誌是通過一些不正常的渠道走進來的,知識基礎較差,自然影響了教學質量。1982年初中班的考試成績在全區16個學校中占第14名。另外人心渙散,校紀不嚴,老師之間也不夠團結,不少好一點的學生都舍近求遠轉到別處去了,加之校舍條件太差,除了一些能勉強遮風雨的舊房予,其他教學設備幾乎沒有。
姚維寬問會計,會計說手上隻剩下700元的經費。可學校有17個班,800多名學生啊,每個人平均不到一元錢,能幹什麼?
姚維寬去老師家談心,發現本校不少老師把自己的子女都轉送到別處上學去了。這對老師本身是多麼大的諷刺和嘲笑啊!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起碼反映了教師們治校信心不足的情緒。
姚維寬思考了幾個晚上,他分析這個學校的狀況,從不景氣中看到了希望。別看學校目前不成樣子,但它地處交通要道,經濟比較發達,周圍還有地區農科所、蠶種撅林千校等六七個大單位的學生,所以群眾站文化、對知識的要求很迫切。學校是有發腰麓途的呀!不過,正因為群眾的要求高,學校要辦上去的難度就更大。這是艱難之所在,也是希望之所在啊!
寧掉一身肉,橫下心來千。姚維寬拿定了注意,初步製定了治校方案。他首先召開了教師大會,發動大家出謀獻策來辦好學校。
一條條火紅的標語掛出去了,上麵書寫著"振作精神,奮發思變,為徹底改變我校落後麵貌而奮鬥!""大幹三五年,為把我校變成重點中學而奮鬥!"學校嘛,就應該校有學校的樣子,文明的氣氛。地麵平整了,衛生打掃了,窮雖窮,可不能髒,不能亂,要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
辦好學校不但要靠老幣的積極性,還得借助校外各方麵的力量。姚維寬決定帶著教師們走出去,聽一聽學生家長們的意見。地區蠶種場的會議室裏,大電燈泡兒明晃晃地照耀著,電源似乎格外充足。聽說學校今晚來場裏征求家長的意見,一下子湧來不少人,因為這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培養下一代的犬問題啊一看人來得不少了,:姚維寬站起來說:"我叫姚維寬,是河東學校新來的校長,"過去我們學校辦得很糟糕;影響了孩子們的前途,我們當教師的問心有愧。不過,今後裁們準備。毒韋召開家長會,就是想聽一聽你們對辦好學校的意見。"
姚校長的開場白道完,蠶種場的一位領導先站起來發言了:"我們場是個大單位,有不少孩子上學。這幾年河東學校辦得太差,許多家長就把孩予送到遠處去了。這樣一來,學生們是上不沾天,下不沾地,在空中懸著。家長每天麻麻亮就起床送孩子去學校,中午還要去送飯,晚上往回接,一日三次,導致職工們上班不安心。這樣東奔西跑,把時間花費在路上,反而把孩子的學業荒廢了。文化大革命至今,回想一下,我們場真可憐,一沒有考上大學,二沒有考上中專的學生。現在許多職工要求調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辦好我們身邊的河東學校,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這也是對我們廠工作的大力支持啊!"這位領導的話剛一結束,一個女同誌站起來說:"對子女的教育,是人人關心的大事。隻要河東學校的老師們下決心辦好學校,我們還會把孩子要回來送給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