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男孩篇60分是天才的起跑線(6)(3 / 3)

當孩子獨立做完某一件事時,不管結果怎樣,父母都應該盡量給予多的鼓勵。切記諷刺、嘲笑。尤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應該多給他講講解放軍、科學家等如何不怕困難,與困難作鬥爭,最後取得勝利的故事。以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激勵孩子的勇敢精神。“溫室裏培養不出經得起風雨的花朵。”隻有從小讓孩子就經受各種鍛煉,讓他們在實踐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才能使孩子具有勇敢的精神和堅強毅力。

一個星期天,同事一家三口去爬山。山並不高,可是對於五歲的小孩子來說是絕對不可能爬上去的。開始爬山了,爸爸在前,5歲的兒子在中間,媽媽在最後。剛開始,兒子還很有興趣,可爬著爬著就不想爬了,於是就喊爸爸抱他,說自己害怕。爸爸本來不想理他,可是媽媽卻非常擔心。她怕兒子摔下來,又怕他磨破細嫩的小手。媽媽一會看看兒子,一會兒擔心地囑咐一聲,一會又喊前麵的爸爸慢些,兒子最終膽怯了,不肯再往上爬,後來還是由爸爸抱了上去。

對於勇敢,大人的看法會有性別上的差異。我們常對男孩子說:“你是男孩,你要勇敢。”卻容許女孩子從小就不勇敢。然而,要孩子勇敢,究竟要勇敢到什麼程度呢,沒人敢去的地方,他去了;沒人敢做的事,他做了;沒人敢說的話,他說了。這樣就是勇敢嗎?還有“隻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心態,是不是最勇敢的表現呢?

當然不是的,要讓孩子知道,所謂勇敢,指的是遇到痛苦,困難,危險情況時,不但不害怕,還能在遵紀守法的原則下,想方設法去克服、去挑戰。因此,逞強的血氣之勇,不講原則的江湖義氣之勇,絕不是真正的勇敢。

男孩遇到困難,讓其自己解決

孩子遇到困難時,很多家長表現得比孩子還緊張,馬上就動手幫孩子解決了,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問題不管不問,讓其自行處理,當發現孩子處理不得當時,才回去幫孩子。

國外的孩子很早就脫離家長的庇護,他們自己賺零花錢,自己做家務,儼然成了小大人,當然,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會輕易地去求別人幫忙,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這就是中外教育的差異之處。

1.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和諧、愉悅的家庭氣氛,促使孩子鼓起勇氣,正視麵前的困難。成人理智的愛,可以使孩子緊張的情緒得以鬆弛,可以使孩子增強與困難拚搏的信心;成人的關心、同情能夠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孩子在慈愛而不是溺愛,嚴格而不嚴厲,誘導而不是包辦的環境中生活,會得到莫大安慰和力量,激發正視困難的勇氣。

反之,如果家庭不和睦,勢必造成家庭氣氛冷清,孩子缺少家庭溫暖。當孩子遇到困難後,感到孤立無援,往往會表現出沮喪、恐懼、萎靡不振,並想躲避困難。

2.和孩子誠心坦率地交談,有利於孩子樹立信心,戰勝困難,交談,可以使雙方更加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孩子從小就與父母在一起,每天都有機會進行言語交流,成人要抓住時機,多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談論周圍發生的事情,討論遇到的問題。成人的觀點,會使孩子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他們首先就會想到有成人的關心和支持,繼而勇敢地把自己的見解大膽陳述出來,而成人又給予除如其分的同情和開導,引導孩子用正確的途徑去解決困難,那麼,幼兒會從小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

3.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引導幼兒獨立解決困難。信任和鼓勵是刺激孩子奮發進取、堅決完成任務的有效方法,而且會使孩子身心得到愉悅。

誰都明白,一名運動員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往往會在觀眾的叫喊加油聲中,創造出優異的成績。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遇到困難解決不了時,成人切忌采用不管不問、諷刺嘲笑、過多的批評、大聲嗬斥和粗暴責問的方式,這樣會使孩子精神更加緊張,不僅不會緩解孩子沮喪的情緒,反而會使孩子感到束手無策,失去解決困難的勇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