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男孩篇60分是天才的起跑線(3)(3 / 3)

5.從身邊事做起,培養孩子的環境衛生意識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加強自身修養的同時,要引導和教育孩子注意衛生、保護環境。例如,吃飯的時候不可把菜湯、米粒灑滿桌子;弄髒了桌麵,鼓勵他們自己清理;上小學的孩子應知道哪些是可再生製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會成為環境“消化不了”的“永久垃圾”;在外就餐,不能隨便丟食品的袋子、易拉罐等。重視環境教育,應從身邊做起,從保護餐桌“小環境”,延伸到保護自然、保護社會這個大環境。

我的大學同學跟我講了這樣一個關於她和她兒子的故事:

“人類的最後一滴水是什麼?”一天,9歲的兒子突然問她。

“又是腦筋急轉彎嗎?”她以為天真的孩子又在搞怪,“人類最後的一滴水,還是水唄!”

“不對,是人的眼淚。”

“誰說的?”母親驚訝於兒子的答案。

“是廣告。”

“好兒子,你知道廣告的意思嗎?”

“讓我們節約用水。”

“謝謝你的腦筋急轉彎。”

“不是腦筋急轉彎,是廣告。自然課的老師讓我們回家,向每位家長提問。”

這件事過去很久。一次,一位來學校辦事的家長,向這位年輕的母親講了一件事:她去大學看女兒,正置初夏,半夜起夜,發現水房有嘩嘩的流水聲。走進去一看,在流淌的水龍頭下麵放著一袋牛奶。她明白,流水是為了降低溫度,保證牛奶不變質,其代價卻是一夜自來水的流失。

因此,家長要時刻提醒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要讓孩子知道,浪費是件多麼可恥的事情。

杜絕男孩亂花錢的習慣

我的同事小劉非常重視對兒子飛飛的教育,她並不因為是獨生子就溺愛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小劉凡事親力親為,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她和我講述了他教育兒子的一個例子:

開學後的第一個周末,吃完中飯,飛飛就說要和同學去放風箏了。在我打電話催他回家吃晚飯後,他帶著一把長槍、一把短槍回來了——都是新買的,而從家裏帶去的風箏卻沒了蹤影!

這已經是第N次買槍了,N絕對大於10了。說是男孩喜歡槍吧,也不見他當寶,到處亂丟,今天看看還真找不到任何一把槍的影兒了。

每次和同學去玩,他都能帶回一堆玩具。我知道那些孩子是不會亂花錢的,隻有他,有求必應。也不是因為有同學他才花,就是獨自一個人,他也會無聊得去買點零食、買點玩具,好像成了一種習慣。

怎麼就能那麼不珍惜錢!

“記得昨天讓你看過的那些照片嗎?知道他們多麼需要錢嗎?把所有的零花錢都拿出來捐了!”

沒收了他所有的零花錢,心平氣和了些。想想一下子斷了他的經濟,也有些不妥。從大手大腳花錢到突然一無所有,他不會私拿大人的錢吧?

錢還得讓他花,關鍵是學會怎樣花!

腦子裏閃過“零花錢中請報批——好像是說花錢前先申請,批準了再發給他”;閃過“與貧困生結對子——讓他深切感受到錢來之不易”;閃過“記賬式——讓他知道錢都花到哪兒去了”……不知道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飛飛對錢實在很隨便,即便我剛剛沒收了他的所有錢,他也沒有大哭大鬧、甚至都感覺不到難受。

吃飯時又好好跟他說:“你還記得那些孩子生了凍瘡的手嗎?想得起來他們穿的鞋、吃的東西嗎?能想起那些流淚的眼睛嗎?”

“能。”

“你買槍的時候想到過他們嗎?”

飛飛頓時無語。

“我剛剛數過了,一共是170元。我聽說200元錢就能資助一個孩子讀小學。你想想,你這些錢,就能讓一個孩子完成小學的學業!”

家長在孩子花錢的問題上,一定不能心慈手軟,而是堅持原則,視家庭經濟狀況,把好孩子的消費關。對孩子花錢上的節製,並不等於克扣,而是酎情處理。引導孩子計劃開支,合理花錢,讓孩子從小懂得生活的艱辛和自食其力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