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地幽惑狼(1 / 3)

師徒二人用完晚膳後坐在石頭上閉目養神,畢竟一個下午的忙前忙後讓他們早已有些筋疲力盡。老和尚看似有點清瘦,但是個修真者,而且境界不是很低,可以不顧疲勞,或者稍微休息片刻就可以將體力恢複如初。

但小沙彌就不一樣,小小年紀跟著老和尚是長途跋涉,是風裏來雨裏去的。從下午趕路,到破廟後有到處撿柴生火,再到協助老和尚救治。

其實,普天之下之人對有得道高僧是百般欽佩,商隊也會順帶他們一程,可老和尚身為出家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看成修佛,而委婉拒絕商隊的好意,一心長途跋涉,而不在乎沿途的風雨兼程,妖獸土匪出末。

佛修修的是一顆心,在沿途的山山水水、飛禽走獸、舟車勞頓的趕路人、熱鬧非凡的沿途市鎮等無不是將眾生之相展現得淋漓盡致,隻有明白世間的這一切心才會通透悟徹。

此刻的小沙彌已經臥在老和尚的腿上睡著了。老和尚看著小沙彌那睡覺樣子,神情微微波動。

小沙彌是個孤兒,是老和尚再一次外出的路上看到的。小沙彌出生不久就被家人所拋棄,但是老和尚看到這被拋棄的孩子並沒有哭哭啼啼,而是麵帶笑容。

老和尚看到這被拋棄還笑容滿麵的小孩頓時感到奇怪,一般那些被家人拋棄的孩子都是哭哭啼啼的,可是這孩子卻是臉上散發這燦爛或者幸福笑容。

老和尚當時也是覺得這或許就是緣分,這個孩子與他,與佛有緣吧!老和尚就帶著這孩子回到寺裏,這就是後來的小沙彌。老和尚看小沙彌從小就比較急躁,所以給他取了個法號為“悟靜”,希望悟透這“靜”的含義,逐漸戒掉那與生俱來的急躁性情。

老和尚可謂良苦用心。

小沙彌比較躁動,喜歡那些古靈精怪的東西,悟性和資質非常不錯,最喜歡跟老和尚到處雲遊四海,哪怕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

入夜的森林有點寒氣逐漸飄入破廟,地上的篝火燃得正旺,老和尚正在往篝火裏加柴火,然後從包袱裏取出兩件厚衣,一件披到小沙彌身上,一件披到依舊昏迷不醒地諸泰身上。

老者從篝火旁邊站起來,然後走出破廟,屹立在破廟門前,看著東邊天際的玄月,朦朧中不乏發出皎潔的光色,而森林中的晚風向老和尚微微襲來,將他那鶴白的長須拂起。

老和尚看著天空中的玄月,一動不動,似乎陷入沉思,追憶過往的種種經曆。畢竟在古代的文人騷客中月就是思念的代名詞,有月的地方就有人想念。

此情此景可謂是露嘯天,江影月,妖獸出沒人蹤絕。。。。。。。

突然間從破廟外傳近一陣狼嚎叫之聲,狼嚎聲響徹整個森林。這狼嚎之聲驚醒正在沉思不動的老和尚。

老和尚在聽到這不間斷的狼嚎聲,眉頭霎時間鎖緊,心中有股莫名其妙的危險感油然而生,風雨來雨裏去的經曆,讓他對危機有種未卜先知的直覺,口中呢喃道:“月色下,這不間斷的狼嚎聲,似乎狼嘯月,看來將要有事情要發生!而這狼嚎聲似乎是狼與狼傳遞信號叫聲,難道我們被狼發現了?”

老和尚風馳電摯進入破廟,然後叫醒此刻正在熟睡的小沙彌,小沙彌看到老和尚叫他,雙眼睜開,雙手擦拭那欲睜欲合的眼睛說道:師父發生什麼了!

老和尚說道:“悟靜,你聽著陣陣狼叫聲!”

小沙彌說道:“師父,這是晚上,有狼叫不是很正常嗎?”

老和尚說道:“這陣陣狼嚎,似乎在傳遞什麼。而且在月色下,似乎是‘狼嘯月’。”

小沙彌說道:“師父曾經說過‘狼嘯月’,要大事情發生了!難道這些妖獸聞到我們的氣息,我們被他們盯上了?”

老和尚說道:“為師也尚未清楚,隻是心中有種不祥感。不過這“狼嘯月”來的有些蹊蹺,為師猜今晚肯定要有事情發生!悟靜趕緊起來做好準備,趕緊收集些小石子到這邊,越多越好,以防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