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倒黴的人(1 / 3)

他接受路人的饋贈,道謝後又沿著官道趕往荊南城。在路上遇到一個不大的湖,他將身上早於肮髒帶有些異味的衣服換下,跳到湖裏好好洗刷一番,而後將好心人贈與的衣物換上,或許是命中注定那樣,這衣物與諸泰身正好合適,似乎專門為他定做一樣。

此刻的他有點興奮,從家裏匆忙逃竄如喪家之犬,身無分文,好在自己從小就學會諸多生存技巧,如若不然此刻的或許被餓死還尚未可知。

洗完澡後換上衣的他似乎精神許多,但臉上卻沒有笑容,依舊是冷峻的臉,雙眉有點緊,這或許是經過這次家道變故才讓他如此。

以前的他也不愛嬉笑,但臉上不是此刻的冷峻無表情,而是從容淡定,波瀾不驚。人的經曆會改變一個人的個性,雖古書上常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沒有什麼不可以改變的,隻是人經曆的事情還不夠多,不夠深刻,深刻到能改變自己。

在他接過好心人贈與的衣物時候也是勉強地從哪冷峻的臉擠出一絲勉強的笑容,像那種臉笑肉不笑的那種。

在他接受衣物報以勉強笑容之時,那些贈與衣物之人也是感到奇怪,旁人看到他接過衣物遠去後也是心中甚是奇怪,還說道為什麼他會有如此道謝別人的方式。似乎不屑一顧別人的饋贈,但是他又欣然接受,動作與表情相互矛盾。

按照通常情況,一幫接受饋贈之人都是抱之於真誠的笑容或者感謝,他們在諸泰那冷峻擠出笑容中根本感受不到那種真誠感謝,似乎是應付了事般。

好心饋贈之人人看著他遠去的背影說道:“或許別人有什麼變故不是我們所知的,果是如此,這小小年紀就遭受那變故,真實不可想象啊!”

他在讀書的時候就經常去到老夫子裏借書,老夫子也是嗜書如命的人,家裏也是收藏不少古籍,不敢說汗牛充棟,但絕對是堆積如山。

這些書籍都是老夫子窮其一生所收集,老夫子在村裏也算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村裏辦什麼紅白喜事都少不了他參與,在春節寫對聯更是讓他家前車水馬龍排隊。

諸泰特別喜歡看一些記載古代戰爭的古籍,在老夫子藏書中有關於古代戰爭的書籍基本上被他閱讀一番,在這古籍的記載的耳濡目染下,使得諸泰逐漸變得思維開闊,沉穩內斂,不是那種火急火燎之人。

他將那些換下的衣物洗完,而後曬幹收取與包袱中,而後又是匆匆忙忙趕路。

在一個叫臥虎崗的山腰處有三個手提大刀的漢子正埋伏在路邊的樹叢的雜草叢中,準備等待來往的商賈遊人從山崗經過,而後出其不意對他們實施搶劫。

這三個人是住在附近的土匪,在這一帶也算是小有名氣,帶頭的叫劉善德。他們三個人組成搶劫團夥,看得能搶的就搶,看到強的就跑,也算是欺軟怕硬的那種。

曾經幾時他們也越到硬點子,吃了不少苦頭,後來經曆多了,也學會辨別,有十足把握得才敢幹一票。

其實做搶劫行當也是頗有風險的,遇到哪些手無寸鐵或者不是修真的還好辦,但是遇到哪些扮豬吃老虎的就麻煩了。劉善德曾經就遇到過些厲害的狠角色,差一點讓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三番幾次就要命喪黃泉,好在他機子狡猾,否則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

在這搶劫行業闖蕩多年的劉善德不敢說練就火眼金睛,但從來往趕路人中,及多次成功與失敗搶劫經曆,深知哪些人不能搶,哪些人可以搶。

三個土匪埋伏之處是向東南方向前往荊南城的必經之路,所以平時較多人從臥虎崗經過,特別是節日前的那段時間。

他諸泰哪裏知道前方早於有人在此埋伏等待他到來,還是匆匆忙忙趕路,可等待他的且是未知的危險。。。

而在山崗中央放哨的土匪看到遠處有人往山崗走來,就風馳電摯地趕到在山崗上的劉善德處報信獵物已入包圍圈。。。

他走到山崗頂時,突然間有三土匪從樹叢中衝出來,舉著大刀到將他團團包圍。

前不久經曆大難不死的他又在趕往荊南城的路上遇到土匪,難道奪過一劫的他這次是在劫難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