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滿大地,它不會因為小草的普通而阻止小草的生長,也不會因為野花的普通而阻止花朵的綻放。藍天下的孩子都是普通的子民,但每個孩子都不同。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沒有必要因為孩子沒有“特殊才能”而怨聲歎氣,也不要因為沒有“特殊才能”而逼著孩子擁有。
何苦求“全才”
有一年過春節,呱呱陪爺爺奶奶看電視,正好看到一個娛樂節目,節目裏每位表演者都是全能,既能彈鋼琴又能吹薩克斯,既能跳探戈舞又能跳街舞。主持人和觀眾都為表演者的全才全能而驚歎。這時,坐在電視機前的爺爺說:“這孩子看上去挺小的,每天練習肯定也很辛苦。”
呱呱笑著說:“全才的人難做嘛。”
爺爺接著說:“我覺得還是精益求精的好,這什麼都懂個皮毛也未必好。
前幾天那老李家的孫子說也要上電視,專門去省城學了好幾樣,結果什麼都沒學成回來了。”
奶奶在一旁插話說:“孩子也要有那天賦,沒天賦怎麼訓練也難成才。”
兩位老人雖然沒讀過多少名著,但是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全才”的孩子很少見,但我們很多家長都在追求“全才”。
為了能讓孩子長大後是“全才”,那就開始從小培養。家長們似乎很相信“勤能補拙”的道理,也寧願認為孩子雖然沒有某方麵的天賦,隻要“勤奮”就可以彌補。正因為如此,孩子們在很小的年齡被迫放棄了喜歡的遊戲,放棄了喜愛的玩具,而與“全才”的名號為伴。
呱呱上幼兒園時,班上的一位老師問我:“呱呱在很多方麵都與眾不同,家長培養一下,以後就是個全才。”
旁邊的一位媽媽聽了說:“全才啊?真好,我們家孩子也要朝全才發展。”
我笑了笑說:“孩子現在喜歡什麼就玩什麼吧,強迫孩子去學,孩子反而厭倦了。”
幼兒園的老師說:“呱呱媽媽,我說的事情你一定要開始了,要不然,呱呱挺可惜的。嗓子也好,記憶力也好,你抓緊時間讓孩子學彈鋼琴,這樣能培養孩子藝術氣質。”
旁邊的那位媽媽說:“老師,您看看家孩子怎麼培養,學點什麼呢?孩子小,不能不想幹嘛就不幹嘛。”
我聽了後心裏也在想:“要不要讓呱呱成為未來的全才?”回到家就和先生說這個事情。我在想,孩子嗓子好,可以當個音樂家,也可以當個播音員;記憶力好,可以讓呱呱多學幾門語言,這樣就可以成為翻譯家、語言學家;對數字比較敏感,可以讓呱呱以後成為銀行家。我越想越激動,越想越覺得未來的全才專家集呱呱一身。正想著時,呱呱提著褲子走過來:“媽媽,我的褲子掉了,我要上廁所……”
呱呱的一句話叫醒了我“全才夢”,看著呱呱調皮的樣子,我才明白,呱呱是個普通的孩子,所謂的“全才”是家長們的一個夢想。當然,古今中外確實有很多“全才”,既是天文學家、又是數學家,既是化學專家,又是音樂家。可是這畢竟是少之又少,也非家長的培訓而成。
而爸爸媽媽們以為的“全才”又能讓孩子收獲什麼呢?
前幾天,我一個同學給我打來電話,問我有沒有認識的大學畢業生,他說他公司需要招聘新人,讓我多留意一些好的人選。我問什麼樣的條件。
他說隻要性格好,能做事、肯學習就行。我說這要求既簡單又不簡單。
我的同學說,招聘了一個月,很多應聘者麵試時就說自己是“全才”,說什麼都會,愛好廣泛,會唱歌,又會跳舞、會彈鋼琴又會拉小提琴的、考了托福又考雅思,計算機過了幾級,擺了一堆的證件。當問到最擅長做公司現有工作的哪項工作時,麵試者大都說:“都能做。”
我們需要“全才”,但也需要能對自己有所了解的“全才”,需要知道發揮自己特長的普通人才。即使不是“全才”,隻要本職事情能做得更好,我認為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