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愛孩子要懂得適時放手(3)(3 / 3)

每天呱呱回來都很開心,有時還模仿商販的聲調。我問呱呱:“怎麼突然模仿商人的聲音了?”

呱呱說跟路小川學的。原來路小川的父母出售各種魚,每天清晨一大早就起來很辛苦。路小川周末也跟著父母去。呱呱說他從小川那學到了很多本事,怎麼挑選新鮮的魚,怎麼能一眼看出魚肚子裏有魚子。

我沒有反對呱呱和路小川的交往,因為他們的相識也有故事,兩人在書店同時挑中一本書,有共同的喜好。呱呱邀請路小川到家裏做客,也嚐試周末和路小川一起去魚市。他們倆之間有共同愛好,也有不同的喜好,但這不影響他們成為朋友。我支持他們的交往。

很多家長都明白,都希望孩子能選擇自己的朋友,也希望能多幾個朋友。

可是孩子帶回來的朋友,家長們乍一看,怎麼那麼不順眼。

有一位媽媽說,她孩子每次帶來的朋友,她都難以接受。我問為什麼。

她說了很多理由:“書包反背著,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孩子。…身上一股子汗味,也不知道多久沒有洗澡了,害得我把窗戶都打開。”“進了門,問聲好,也不說大點聲,聲音那麼小,誰聽得見。”諸如此類。

我說:“這些意見你當著孩子的麵說的嗎?”這位媽媽理直氣壯地說:“帶到我家裏了,我不滿的地方肯定要說了。”

我說:“那孩子肯定帶朋友回家了。”

這位媽媽說:“這才好呢,省得我打掃了。”

我說:“你希望孩子一個朋友沒有嗎?”

她說:“當然不是了,我隻是告訴孩子,交什麼樣的朋友,不要把什麼人都往家裏帶。”

我說:“你這樣的苛刻條件,孩子以後怎麼交朋友?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事情,這樣幹涉下去,沒有一個人敢靠近你的孩子。”

這位媽媽聽了我的話,笑著說:“沒那麼嚴重吧。”

也許現在不嚴重,過兩年,這位媽媽就會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像她這樣幹涉的媽媽,我見了很多。孩子和誰交往她都會挑出孩子朋友的毛病和缺陷,等嘮叨多了,孩子也習慣了,那這樣的朋友就不再交往了。等到新交往了一個朋友,媽媽又會挑出毛病,等到孩子不回家,和朋友玩,媽媽就要開始跟蹤了。

我們成人經常說,要自由,要民主,可是孩子也需要。至少,他們需要他們世界裏的朋友,家長即使再不喜歡孩子朋友的穿著,再不喜歡孩子朋友的聲音,也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選擇。

難道看到孩子和不良青年在一起,不管嗎?

我的回答是:不是不管,而是先冷靜下來,觀察孩子選擇的朋友,想想孩子喜歡朋友身上的某一個優點。當對方的優點開始淡化時,孩子會做出選擇的。

另外,在對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朋友的標準上,我想對家長們說,不要用成人“有用則交往”的世俗觀點引導孩子。孩子之間的友誼是從對方的優點開始,從而互相吸引,互相得以幫助。比如,性格有些內向的孩子會喜歡開朗、豪爽的朋友,他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會那樣開朗;膽怯的孩子喜歡更勇敢、更剛毅些的朋友;而更頑皮的孩子有時候也會喜歡安靜的朋友。

這些說明孩子在性格發展上需要補償。

如果果真出現不良言行,父母要阻止,但要合理阻止。比如膽怯的孩子跟著年齡稍大的孩子學會欺負更弱小者;社會上的無業青年拉攏孩子入團夥等等。家長發現後,不要斥責與辱罵,而是給予心理上的指引。

我小學時期有個同學叫王楠,由於他膽子很小,經常受到同班同學們的欺負,因此他很崇拜比他高一年級的學長,這位學長是全校有名的“混世魔王”,王楠說當時很希望能加入學長的團夥,他覺得加入學長的團夥就不會再有人欺負他。可是當他加入後,才發現跳進了另一個火坑。學長每天晚上帶著很多孩子到校區附近攔截女孩,並用各種話語嚇唬女孩子哭。

我的同學王楠有一次看到自己的妹妹被學長嚇唬著,他拉著妹妹的手就跑,結果被學長暴打了一頓。從那以後,他才知道學長不是他的救星。王楠後來當了一名警察,說要感謝爸爸得知他的事情後,鼓勵他以真正的英雄為榜樣。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很友好地告訴孩子,可以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家裏玩,但不要指責孩子的朋友是非,更不要當著眾多孩子的麵,指出孩子朋友的缺點。家長們也可以傾聽孩子對自己朋友的看法,在聊天中,談談孩子的生活,這樣可以發現孩子是否受到某些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