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摸著呱呱的頭,說:“好,我們呱呱從今天開始,又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了。”
呱呱小時候有很多奇思妙想,每次說出來都讓我感覺他每天腦子裏想得都不一樣。每當他說出一個驚人的想法後,我不會打擊他,因為這些都是孩子對所認識的世界最美好的感受,他希望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像類似這些美好的夢想,我都會鼓勵呱呱,豐富他的想象。而我生活中見到很多爸爸媽媽,他們在聽到孩子說著美好夢想的時候總是猛力地打擊。
我認識這樣一個媽媽,孩子一說什麼,她就說:“這麼小能做什麼啊?等你長大了再說。”有一天,我遇到這個媽媽和孩子正往回走。這個媽媽手裏拎著東西可能有些沉,我們在小區的凳子上坐了一會,孩子說他不累,要拎東西回家。這個媽媽立即說:“等你長大了再說吧。什麼都想幹,你能幹的了嗎?”
我趕緊說:“孩子想幫幫你嘛。”
她有些埋怨地說:“這孩子一會一個樣,一會要做這個,一會要做那個,就差到天上摘月亮了,真是費勁。”
我說:“孩子有想法挺好的,尤其是積極向上的想法、夢想,咱們都應該鼓勵鼓勵。”
這個媽媽說:“一鼓勵,他就能上房頂了。這孩子就沒讓我省心過。昨天說想當什麼研究火箭的科學家,就剛才還問我怎麼做糖葫蘆。你說這孩子能有什麼出息。”
像這個媽媽的很多家長都一樣,認為孩子的想法都是幼稚而可笑的,認為孩子即使說再美好的夢想都是白日做夢。可是他們不知道,孩子的這些夢想正如大人的理想一樣,用得好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將夢想變成理想,再去努力實現。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類的精神與動物的本能區別在於,我們在繁衍後代的同時,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對於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我們人類本身就有這樣的夢想,為何不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夢想呢?
呱呱上幼兒園時,老師教了很多的兒歌,而他最喜歡的一首是《小小粉刷匠》。呱呱剛學會這首歌的時候,一放學就在家裏唱,邊唱邊做刷牆的動作。
正趕上我和先生決定將呱呱的房間改裝一下,讓他孩子隨著年齡增長變換一下他對顏色的感覺。
那時候,裝飾工比較少見,我和先生就決定自己動手。買好塗料、工具,等到暑假一到,我們就開工。呱呱年齡還小,我和先生想將他先送到姑媽家住幾天。可呱呱一聽說,他說:“媽媽,我要刷我的房子。”先生這時候說:
“這次由爸爸媽媽幫你來刷,下次呱呱自己刷,好不好?”
呱呱撅著小嘴說:“不好。我是個粉刷匠,爸爸媽媽都不是。”說完,就開始唱他學的兒歌:“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我和先生看看呱呱這個樣子,想著可以讓呱呱試試。
我說:“呱呱可以參與粉刷自己房屋的活動中,不過爸爸力量比我們都大,那這次粉刷由爸爸做總指揮,呱呱和媽媽是粉刷匠,聽爸爸的安排,好不好?”
呱呱高興地跳著說:“太好嘍,我是粉刷匠了。”
先生說這塗料味道刺激,對孩子不好,我說讓呱呱體驗一下,也許呱呱覺得味道難聞了,他就知難而退了。可事情並非我們所想。呱呱的勞動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得多。
開始動工了,我們三個人全副武裝,每人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總指揮說先刷哪裏,我們就開始刷哪裏。先生是主力,站在梯子上先刷房頂,塗料一滴下來,呱呱就好奇地說是在下雨。呱呱看著爸爸很有力量,不一工夫就把房頂刷完,情不自禁地給爸爸拍手:“爸爸真厲害。我也要當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