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好媽媽愛孩子要愛得明白(3)(2 / 3)

小陳的孩子叫貝貝,比呱呱大一歲,已經上一年級了,兩個孩子在裏屋玩。我們幾個大人在客廳裏聊天。過了一會,呱呱走了出來,表情有些不對,我猜兩個孩子可能沒玩到一起,就對呱呱說:“呱呱,坐在媽媽這裏。”

過了一會,貝貝也出來了,鬧著要看電視,小陳就打開電視。貝貝拿著遙控器一直在按頻道,小陳看到了一下子就從貝貝的手裏奪過遙控器,用手指著貝貝的頭說:“你以為你是誰啊?沒個好樣。回屋寫作業去。”貝貝不服氣地看著小陳,大聲地說:“我寫完了。我就要看電視。”說完就去他媽媽的手裏搶遙控器,小陳和貝貝就在那推推搡搡。我看了,就說讓孩子看一會電視吧。小陳很不高興地說:“這小毛賊,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語文數學都不及格。”貝貝說:“你和爸爸(小時候考試)就沒及格過。”小陳說:“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要插嘴,等你下次考及格了再看。”貝貝說:“我下次考給你看。”小陳連諷帶刺地說:“你要是能考及格了,我就不姓陳了……你們家祖墳上就沒有這棵苗。”貝貝反問道:“你們家有嗎?”

呱呱在一旁問我:“媽媽,什麼是祖墳上沒有苗?”我聽了後愣住了,我在心裏告訴自己,小陳家以後不能來了。貝貝會這樣反問媽媽,那小陳肯定是經常這樣說孩子了。我告訴呱呱,回家後給他解釋。

我和先生找了個借口離開了小陳家。回到家裏,我問呱呱:“為什麼一開始不和貝貝玩耍了呢?”

呱呱有些難受地說:“貝貝有個機器人,我拿著要看,他不讓我看,說我是小孩子、小毛賊,不配玩他的機器人。他還說我是個小矮子。”

聽了呱呱的話,我感覺真後悔,不該帶著孩子去這樣的家裏。即使呱呱才五歲,但是他也能知道貝貝不讓他玩的理由。我相信,貝貝能這樣說,是因為經常聽到他爸爸媽媽這樣說,否則,他小小年紀從哪裏學來這些。小陳對小孩的稱呼也許在她看來是對孩子的呢稱,可當孩子也學會了這些詞用在了別人的孩子身上,顯然不怎麼中聽。何況孩子還小,有時候會聽到人們說“賊”是不好的稱呼,這樣一來,自然感覺並不是好詞。我對呱呱說:

“小毛賊是陳阿姨家鄉的話,是對小孩的一種稱呼,並不是不好,也不是壞孩子的意思。隻是媽媽和爸爸也不喜歡這個稱呼,以後我們不會這樣說的。

你比貝貝小,個字比他小,他就隨口說了矮子,以後我們呱呱會長高的。”呱呱聽了後,情緒有些好轉:“媽媽,我一定要長得高高的。”

從那以後,呱呱很不喜歡和貝貝玩耍,貝貝上小學,兩個孩子雖然也經常見,不過不怎麼玩耍。小陳倒是見了我後,總是說她家貝貝和她頂嘴。

我好意地勸她,以後對孩子的批評時不要總是用冷嘲熱諷的話,孩子會學的。

小陳不以為然,不屑地說:“小毛賊還能反了天?”事實證明,我說的是對的。貝貝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高,還把班裏的同學都得罪了,原因是,貝貝總是給同學起外號,而且專門抓住同學們的缺點起。小陳有一次告訴我說,她批評孩子考試成績不及格,結果孩子說,誰讓爸爸媽媽遺傳的不好,還說爸爸媽媽家祖墳上就沒有考試及格的人。

生活中,爸爸媽媽這種類似的諷刺話語太多了,比如“小屁孩,你以為你是什麼大人物啊?…‘哎喲,你以為鼻子插根蔥就是大象?”等等。孩子在成長中,對語言的運用都是學習與積累的過長,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三四歲的小孩,並不能理解諷刺的話語的含義,但爸爸媽媽經常用什麼話語對孩子說,孩子在也都記在了心裏,當孩子覺得自己慢慢長大後,爸爸媽媽的那些冷嘲熱諷的話自然也就會脫口而出。

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如果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他們會反對父母,反對學校,或者反對整個世界。冷嘲熱諷是變相的挖苦、貶低,甚至是輕蔑,父母的這種態度怎麼會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呢?

記得先生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時,學習期間很辛苦,既要抓緊時間翻閱書籍,又要顧及家庭生活。有一天是周末,我臨時有個會議,六歲的呱呱和先生在家裏。先生在書房修改要發布的文章,期刊部編章催得緊,先生上午十二點前必須修改完,呱呱寫完作業後就跑到書房讓爸爸陪他玩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