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在學中做,在做中學(2 / 3)

(2)孩子有驚人的創造力

北師大教育學院的鄭新蓉教授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國的某個教育代表團訪問美同的某個大學城時,當地一個小學校長送給代表團的成員一本畫冊。打開一看,全是這個城市最著名的建築物,有古老的教堂,有曆史悠久的圖書館,有別具風格的藝術博物館,也有最新科技實驗樓群……每幅圖下,都用文字表明這座建築物坐落的位置、修建的時間、建築設計人的姓名以及該建築物的沒計風格。這位校長告訴他們,這是一幅很好的導遊圖,有了它,客人們就知道這座城市的曆史、主要建築和城市規模。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在感激的同時,不解地問道:

“你們學校有城市建設、規劃和導遊的任務?”

校長說:“沒有哇。這是我們學生的作品,是他們的作業。”

中國代表團的成員這才細細地看這本畫冊,許多建築物的確明顯是孩子的手法。很稚氣,還不夠老練,不夠專業。

中國代表團的同行興趣更大了:

“圖畫下的文字是誰幫助完成的?”

“也是他們自己。”

“孩子們怎麼知道某個建築物的曆史和設計過程的?”

校長答道:“他們可以去圖書館、建築博物館和建築設計院訪問。”

中國代表團的同誌感慨萬千,原來孩子們有這麼大的創造潛力,同樣是10歲左右的小學生,我們的學生對自己的城市社區知道多少?對自己生活其中的環境了解多少?我們的學生去圖書館、博物館和設計院的機會有多少?但是也證明了一條:隻要孩子們有自由的時間和機會,他們的創造力是驚人的!

(3)玩是重要的動手學習方式

孩子的聰明在手上。讓孩子動手就是讓孩子聰明。事實證明,體驗是人特別重要的學習。

我們的知識是從哪裏來的?答案是——通過學習而來的。那麼,什麼是學習?

我們可以列出讀書、聽課、習字、做習題、考試等等方法。這些方法固然都是學習的重要力法。但是,不要忘了,玩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我們是如何掌握知識的?我們大多數人會以為讀書、聽課是掌握知識的基本渠道。然而調查表明,我們所掌握的知識,有10%是通過“閱讀”得來的,有15%是“聽”來的,有80%是親身經曆獲得來的!

最近,一位母親興奮地給我們講起她兒子“玩”出來的幸運和機會:

我兒子從小就特別愛玩電子遊戲機,我們認為太耽誤學習,也影響身體,可是他仍舊鍾情電子遊戲,我們的各種勸說和阻撓也無效,玩遊戲機的“惡習”一直伴孩子讀中學、考大學,直到孩子大學畢業。我們一直認為,假如孩子不迷上遊戲機,孩子一定能考上清華大學,而不是電影學院。我和他爸爸從來就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再三限製。我們也知道,孩子的遊戲是越玩越精,成了同齡人中的高手,沒有他不知道的遊戲軟件。這兩個月,兒子同時被幾家國外的大公司選中,並許諾高薪聘用。我們自然非常高興,因為今年大學畢業找工作很難。一天,兒子在聊天中透露:各大公司爭相聘用他的原因就是他的遊戲機“玩”得太好了。

他不但能玩市場上已有的各種遊戲機,還能“玩”正在設計中的最新的遊戲軟件,並能提出改進、完善和發展新的遊戲軟件的思路和構想。而各大遊戲軟件製作公司缺的就是這種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玩”遊戲經驗的人才。兒子無比感慨地講道:沒想到我的工作居然是“玩”出來的!他還感謝我們父母沒有千方百計地“糾正”他玩遊戲機的“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