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村豬妖三(1 / 1)

斜塔村豬妖三

斜塔鄉地處黃河故道南堤,為兩省四縣結合部。

公元一八八五年(清鹹豐五年),黃河最後一次改道,便丟下這段古風依舊.遺跡滿目的“尾巴”。

故道是本很沉很厚的曆史,恐怕一輩子也無法將它掀完。它平均高出平原七八米,橫貫東西一千餘裏。斜塔鄉隻是它的一個標點。

故道的地形地貌是很獨特的:荒灘.窪地.沙崗.沙窩.溝岔……還有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而斜塔鄉幾乎集中了它所有的一切。

五十年代末,人們在河裏攔腰築了兩道壩,又挖了一條引黃幹渠,引來滾滾黃河水,經沉澱後,注入兩壩之間,使之形成長二十多公裏.寬兩公裏的水庫,這就是豫東最大的水麵。

盡管水還是黃河水,但卻沒了那雄渾.那狂滔。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河碧水,兩岸青綠。當地人稱之為“老河”,斜塔人叫它“北河”。

這地方水好,空氣好,景色也好。春天,常有市裏的.縣裏的人騎著摩托車和或開著小車來遊玩,更有文人騷客.畫師墨匠四下裏采風。清晨,站在東大壩上西望,水天一色,煙波浩渺;鳥影綽綽,漁舟點點。遙見漁人身影,依稀聽得小唱。薄霧輕籠兩岸,村莊朦朧淡顯,猶如不經意抹上的幾筆水彩。

故道上老杏多,且開花早。它們或獨立於獅子頭似的沙包上,或群豔於莊前村後.溝岔兩旁。一樹樹銀花,一蔟蔟燦白,把個故道裝點得春色流溢。遊人們或在杏花下留影,或盤坐於沙灘上野餐。觀花折柳,沾沾自喜形於色;載歌載舞,其樂融融形於顏;搖櫓水上,激情昂昂忘乎形。雅興來了,還神經般地大聲吟幾句詩。

村民遠遠地望著遊人的身影,眼裏便眯起一團困惑,自言自語道,這班子人真不會玩——這地場有啥玩頭兒?

這口氣好像是很有見地的評論家。

等遊人歸去,小孩子便去“打掃戰場”,揀些飲料盒.啤酒瓶之類的回家——這些東西可以賣錢。

到了夏天,來這裏的人大都是消暑。劃劃船,遊遊水,釣釣魚。此時,水邊的蘆葦已人馬高,方方荷塘內荷苞初露,風搖水動,媚姿萬千。水下的水草密密層層,猶如莽莽森林。魚影幻移,忽東忽西……

這地方的人洗澡.遊泳都脫得一絲不掛。男有男的水域,女有女的“澡堂”,有的隻隔一片蘆葦,嘻鬧聲相聞,白條條的身影相見。到了夜間,女的更大膽,不避路人,隻管脫衣下水,笑聲中激起片片水花……

釣得魚來,就岸邊小飯店一燉,幾杯啤酒.兩盤小菜。下肚的是鮮味,舒展的是心境,沒有自我,隻有這天這地這河這風景。

一入深秋,水上飛禽成群。天鵝.野鴨等隨處可尋。漁人改打魚為打野鴨,送市裏.縣裏賣個好價錢。

岸上的漫場地裏,野兔肥壯,獾出狐沒,常有三兩個端槍的村民悠哉遊哉地呈散兵狀行進。槍響處,寒鴉驚飛……

冬天的一場大雪過後,故道上一片白白茫茫。高處堆蠟,低處鋪絨,溝岔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