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穿著一雙戰爭年代的破舊的長筒靴。把手搭在一個警察肩上,要求讓她走近俘虜。她到了俘虜身邊,從懷裏掏出一個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東西。裏麵是一塊黑麵包,她不好意思地把這塊黑麵包塞到了一個疲憊不堪的、兩條腿勉強支撐得住的俘虜的衣袋裏。於是,整個氣氛改變了。婦女們從四麵八方一齊擁向俘虜,把麵包、香煙等各種東西塞給這些戰俘。
這是葉夫圖申科在《 提前撰寫的自傳 》中講的一則故事。在這個故事的結尾,葉夫圖申科寫了這樣兩句話:“這些人已經不是敵人了。這些人已經是人了……”
這兩句話十分關鍵。它道出了人類麵對世界時所能表現出的最偉大的善良和最偉大的生命關懷。當這些人手持武器出現在戰場上時,他們是敵人。可當他們解除了武裝出現在街道上時,他們是跟所有別的人,跟“我們”和“自己”一樣具有共同外形和共同人性的人。當“我們”在自己的內心主動地將他們的身份做了這樣的轉換以後,和平、友愛、寬容、尊嚴等等才立刻具有了可能性。如果死死咬定某個原則,所謂人間和平連理論上的可能性都沒有,更別說實踐上的努力了。一個人有沒有豐富的人性,是不是具有超越仇恨和敵意的心理力量,在這裏可以見出分曉來。
生命感悟:究竟是把敵人變成人,還是把人變成敵人,這裏體現了人類靈魂走向的兩種可能性:一種走向通往天使,一種走向通往魔鬼。
付出表示富有,索取就是貧窮
有一個小寓言,講得異常深刻——甲乙兩人死後來到陰曹地府,閻王查看功過簿後說:
“你二人前世未做大惡,準許投胎為人。但是現在隻有兩種人可供選擇:付出的人與索取的人,也就是說,一個必須過付出、給予的人生,另一個則必須過索取、接受的人生。”
然後要他倆慎重選擇。
甲暗忖,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於是他搶先道:
“我要過索取、接受的人生!”
乙見此情景,也沒有別的選擇,就表示甘願過付出、給予的生活。
閻王聽其所願,當下判定二人來世前途:
“甲過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輩子當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別人施舍。”
“乙過付出、給予的人生,來世做富翁,布施行善,幫助別人。”
生命感悟:付出的人是富有的人,索取的人是貧窮的人。乍看倍覺糊塗,付出的人隻能證明富有,付出越多,富有越弱,索取越多,越是富有。看罷方知,兩種極端的人生,活生生地展現在現實生活中。付出越多,收獲越多,索取越多,收獲越少。學會取舍,方是真諦。
跳蚤與虱子
一隻虱子常年住在富人的床鋪上,由於它吸血的動作緩慢輕柔,富人一直沒有發現它。一天,跳蚤來拜訪虱子。虱子對跳蚤的性情、來訪目的、是否對己不利,一概不聞不問,隻是一味地表示歡迎。它還主動向跳蚤介紹說:“這個富人的血是香甜的,床鋪是柔軟的,今晚你可以飽餐一頓!”說得跳蚤口水直流,巴不得天快黑下來。
當富人進入夢鄉,早已迫不及待的跳蚤立即跳到他身上,狠狠地叮了一口。富人被從夢中咬醒,憤怒地令仆人搜查。伶俐的跳蚤蹦走了,慢慢騰騰的虱子成了不速之客的替罪羊。虱子到死也不知道引起這場災禍的根源。
生命感悟:在你的生活中,特別是在你為成功而奮鬥之初,你可能需要尋求朋友,但是,你要注意,不要結交那些對你有害無益的朋友,不要被拖入他們的渾水之中。我們的環境和朋友,對我們的一生有莫大的影響。可以說,交上怎樣的朋友,就會有怎樣的命運。
走 私
亨利是邊防檢查官,入境的車輛都要經他嚴格檢查,以防走私物品被帶入境內。每天晚上,亨利總看見一位工人推著一輛自行車,車上滿滿當當載著一大捆麥稈,順著山坡吃力地朝邊防站走上來。等車到跟前,亨利命令那人止步,卸下麥稈,解開繩子。接著,亨利用手撥開麥稈細細察看,不放過一點蛛絲馬跡,又將工人的口袋兒底搜尋一番,這才讓他重新捆紮好麥稈,騎車順坡而下。盡管亨利一直期待著能在麥稈裏發現金銀首飾或其他值錢的東西,但他從未找到任何可疑之物。
又過了好些日子。這天晚上,亨利像往常一樣仔細檢查完麥稈,然後,他神情凝重地對工人說:“聽著,我知道每天你都通過這個關卡幹著走私,不過,難道你真的不願告訴我你在走私什麼玩意兒?!我年紀大了,今天是我最後一天上班,明天就退休了,假如你跟我說出你帶入境的到底是何物,我向你保證絕不告訴任何人。”那人半天沒有吱聲,接著,他麵帶笑容地對亨利低語道:“自行車。”
生命感悟:車上的一大捆麥稈原來是障眼物,用來轉移檢察官的視線。運輸工具才是真正的走私物品。“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反“敲竹杠”行之,終於事半功倍,而且天衣無縫。出人意料才叫智慧,一言道破之後,肯定還有無盡的“障眼法”。
男孩和他的樹
從前,有一棵巨大的蘋果樹。
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在樹下玩耍。他爬樹,吃蘋果,在樹陰下小睡……他愛樹,樹也愛和他玩。
時間過得很快,小男孩長大了,他不再每天都來樹下玩耍了。
一天,男孩來到樹下,注視著樹。
“來和我玩吧。”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