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畫院招考畫工,用“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考生一接到題目,幾乎都不假思索,提筆作畫,一時完成。大部分考生采用了常規思維:有的畫達官顯貴,有的畫文人仕女,這些人物均騎著馬穿梭於花叢之中,主考官閱卷時大搖其頭,隻有一幅畫吸引了他。這幅畫整個畫麵上不見一朵花兒,隻見一匹駿馬揚鬃緩步走來,幾隻蝴蝶圍繞著觸地輕抬的馬蹄飛舞追逐,踏花的馬蹄沾有的芳香之氣竟然引來了蝴蝶。繪畫本是訴之於視覺的藝術,而要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嗅覺形象(花香)通過畫麵表現出來,是相當困難的。而這個畫工竟然做到了,真可謂妙手回春。
生命感悟:人們要想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就必須拿起創造思維這個武器,徹底破除並掙脫束縛手腳的常規思維,尋求奇異的思維效果。
超脫羈絆
《 空戰在朝鮮 》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掌故:東北老航校畢業生組成的誌願軍空軍第4師10團28大隊召開誓師大會,隊長李漢對著隊員喊:“有決心沒有?”“有!”隊員的回答氣勢如排山倒海。李漢接著吼道:”有孬種沒有?”“有!”聲音洪亮整齊,禮堂內轟地爆發出笑聲。其實,這完全是思維定式在作祟!一旦你“著”了思維定式的“道兒”,任你是多麼有學問的人也要栽跟頭。若不信,請看:
即便智慧如蘇東坡也難脫思維定式的羈絆,在《 石鍾山記 》一文中,蘇東坡一“歎酈元之簡”,一“笑李渤之陋”,進而提出關於石鍾山得名的新說,但並沒有跳出“聲”說的窠臼,因而得出的結論也是不合實際的。直到明清時人們才逼近了事實的真相,原來該山是以“形”得名,《 石鍾山誌 》如是載:“上鍾崖與下鍾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鍾。”原來如此!
還有一則流傳甚廣的故事也需要走出定勢思維才能讀懂。二戰前夕一列火車上,突然沒有了燈光,同在一節車廂內的法國軍官、德國軍官、年輕漂亮小姐、滿臉皺紋的老婦人四個人之間聽到一聲親吻,隨之是一記耳光,這引發了四個人心目中的不同評價:老婦人欽佩小姐;小姐感到非常納悶;德國軍官感到委屈;法國軍官則很得意。事實的真相如何呢?原來是法國軍官很響亮地自吻手背隨即摑了德國軍官一記耳光。是法國軍官利用人們的思維定式策劃了這場鬧劇。所以老婦人飲佩小姐:有節操,不輕易讓人占便宜!小姐感到納悶:竟然會有男人吻那個滿臉皺紋的老婦人?德國軍官感到委屈:我又沒有做出什麼荒唐的舉動,怎麼打我的耳光呢?奧妙就是這樣的。
說到底,思維定式就是用習慣的觀念去考察事物,那往往會一條道兒走到黑;有時,我們的思維拐一個彎,把麵對的問題做些“分解”,“燙山芋”將不再燙人。真的,“分解”是一種了不起的智慧。
矮個子的山田本一能在馬拉鬆賽跑中反敗為勝且屢建奇功,這“分解”的智慧自是功不可沒。
生命感悟:人生旅途漫漫,我們將會麵對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若想化難為易,就必須不斷衝破思維定式,妙用“分解”的智慧,去披荊斬棘,擁抱人生的一個又一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