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勇敢闖蕩,就有無窮希望(1)(2 / 3)

不就是一個蘋果兩個桃嗎,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殺傷力?

當蘋果與榮辱掛上鉤,榮辱再轉化為爭鋒的時候;當桃子聯結上“萬代恥笑”,再轉化為“非廉”、“非勇”,等同“苟活”的時候,即使是女神,是英雄,後果也很難設想了。

故事當然有誇張,但誇張正好是一麵放大鏡,讓你我更能看清自身。

生命感悟:我們吃飽了肚子以後,就會對鏡自賞,或者渴望被讚許的目光看著。這種高尚掩飾下的不高尚,頗有幾分像鴉片,越吸得多,癮頭越大。所以,盡管我們一萬次地詛咒虛榮,但還是在一萬零一次上給它留著位置,所以,連女神也會將10年惡戰與一個蘋果畫上等號。

信任的最高境界

塌方把三名采煤工人困在地下100多米深的巷道裏。最初的恐慌過後,四周重新恢複了寧靜,幽幽滴水聲中,3名工人異常清晰地聽到了死神的腳步聲。沒有人願意坐以待斃,他們抓起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但所有的自救措施均以失敗而告終。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其中的一個人終於受不了黑暗與寂靜的折磨,瘋狂地衝進巷道深處,再也沒有回來。另一個人則在不停挖掘的過程中耗盡了所有力氣,痛苦地閉上了雙眼。一個星期後,唯一的一名幸存者獲救了。他被蒙住雙眼抬上地麵,盡管已氣息奄奄,但他還是努力微笑著,不斷頷首致謝。

這是發生在1976年7月28日,位於唐山與開灤交界處一座煤礦裏的一個真實故事。多年後,曾有人這樣問那位幸存者:“當初你怎麼就挺過來了?”他鄭重地說,“因為當時我覺得,肯定會有人來救我們的。”

隻是因為信任別人,所以才拯救了自己。生與死的哲理,往往就這麼簡單。

另一個與信任有關的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歐洲戰場上。

1944年的聖誕夜,兩個迷了路的美國大兵拖著一個受了傷的兄弟在風雪中敲響了位於德國西南邊境亞爾丁森林中的一棟小木屋的門。木屋的主人,一個善良的德國女人,輕輕地打開了門。接著,女主人開始有條不紊地準備聖誕晚餐,沒有絲毫的慌亂與不安,沒有絲毫的警惕與敵意。在她的身後,美國大兵們則靜靜地坐在爐邊烤火,除了燃燒的木柴偶爾發出一兩聲脆響外,靜得幾乎可以聽到雪花落地的聲音。

女主人忙著布置餐桌的時候,門又一次被敲響了。站在滿心歡喜的女主人麵前的,不是送來禮物和祝福的聖誕老人,而是4個同樣疲憊不堪的德國士兵。女主人用西方人特有的方式告訴她的同胞:這裏有幾個特殊的客人。今夜,在這棟彌漫著聖誕氣息的小木屋裏,要麼發生一場屠殺,要麼大家一起享用一頓可口的晚餐。

在女主人的授意下,德國士兵們垂下槍口,魚貫進入小木屋,然後順從地把槍放到牆角。於是,1944年的聖誕燭光見證了或許是二戰史上最為奇特的一幕:一名年輕的德國士兵慢慢蹲下身去,為一名年輕的美國士兵檢查腿上的傷口,然後向自己的上司說著什麼。人性中善良和溫情的一麵決定了他們的感覺是奇妙而美好的,沒有人擔心對方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自己變成邀功請賞的俘虜。第二天,睡夢中醒來的士兵們在同一張地圖上尋找著回到己方陣地的最佳路線,然後握手告別,沿著相反的方向,消失在白茫茫的林海雪原。

生命感悟:把生命無條件地托付給曾把自己的血肉之軀當做靶子的對方,就不但共同遠離了死亡,而且成為特殊的朋友,這就是信任的偉大力量。

謹嚴與寬厚

中國唐朝有一位大將,叫狄仁傑,他待人寬厚,深得他的部下和民眾的愛戴。

有一次,武則天皇帝派宰相張光輔到汝南去討伐造反的李貞,由於老百姓起義反李貞,李貞很快就被打敗,全家自殺。可是李貞的黨羽有兩千多人,全部被張光輔判了死刑。狄仁傑那時在豫州做刺史,聽到了這件事,打抱不平,連忙寫了一封奏章給武則天,說那兩千多個李貞的黨羽,不過是被李貞威脅,根本就不是存心造反,如果把他們統統殺死,實在是冤枉,也未免太殘忍了,因此請求寬免。武則天聽了狄仁傑的話,便把這兩千多人免去死罪,改罰到邊境去服役。

張光輔消滅了李貞,自以為有功,縱容他的士兵,到處搶劫,鬧得民間雞犬不寧!狄仁傑看不過眼,就向張光輔提出抗議。

張光輔心裏很恨狄仁傑,到京城,馬上向武則天進讒言,說狄仁傑的壞話;武則天誤信張光輔的話,就把狄仁傑貶到複州去做刺史。但是,狄仁傑畢竟是個有才能的好人,不久,武則天醒悟過來,又升狄仁傑到京城來做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