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這是我薛采給秦王的投名狀(1 / 2)

雲王一番話,說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在場三人,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苦楚。

從當初登基之後的意氣風發、鋒芒畢露,到如今無奈的承認現實,其中辛酸,隻有當事人能夠體會。

旁人,最多隻是感同身受一下,可感同身受也隻是嘴上說說而已,不是其人、如何能知其苦痛?

海忠與戚源,最終還是被說服了。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雲國如今的狀態,隻能說是苟延殘喘。

隻待周邊各國分出個高下來,雲國這塊肥肉,肯定是跑不掉,要被人家給分食的。

與其到時候被滅了什麼都得不到,還不如現在主動投靠,至少可以換得一世富貴。

就連雲王都這樣了,海忠、戚源二人自然也沒了意見。

沒過幾天,雲王聽從薛采的建議,派戚源統領全國兵馬,開始收複失地。

吳國大軍退去,留下的一點點軍隊,也隻是在搜刮民脂民膏,盡一切可能將能帶走的東西全部帶走。所以雲國大軍一到,這些留守的吳軍根本沒有抵擋,直接跑路,一路跑回了吳國。

戚源這輩子沒打過這麼順暢的仗,若是沒有之前被吳國打到王都的事情,敵軍聞風而逃,這該是多好的事兒?

收複失地,等同於跑馬圈地,隻不過圈的是原本屬於自己的地,隻是人家強盜把東西都搶走了,不要了,還給你而已。半月時間已經足夠,戚源回到王都複命。

緊接著,丞相海忠的工作也開始了,竭盡一切可能,在不騷擾百姓的前提下,聚攏物資,分配上上下下所有雲國官員,大到將軍、城主,小到士兵、城守,每個人都有賞。

極短的時間內,全國上下歡喜一片,絲毫沒有大敵剛剛退去的悲戚之色。

最後,薛采的工作也開始了。

雖然決定了投靠秦國,但他並不準備就這麼輕易的投過去。

時間還有!

薛采仔細的分析了一番形勢,在秦軍攻下玉岩關的消息傳回之後,他立刻有了動作。

不斷的安排人化整為零,從各路進發秦國,悄無聲息,三萬多人足足花了兩個月時間,這才全部進到秦國禹城旁邊,找到了黑風嶺這個地方。

然後不斷的運送物資過來,在黑風嶺打造據點,囤積物資。

為將來的一切事宜做準備!

與雲國之內的聯係從不間斷,信使、飛鴿日日不停,全國上下都在配合他運轉。

直到這一次,荊重霄率領大軍攻破衛戍關,黃忠迫不得已退守禹城,薛采才最終確定,自己出手的時機到了!

……

黑風嶺,議事廳。

廳中之人,全都是薛采親自挑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用,其中大部分,是薛家的人,小部分是丞相海忠和大將軍戚源的人。

比如那個儒衫書生打扮的人,就是海忠的侄子海文,那個戎裝武將打扮的人,就是戚源的小兒子戚統。

如今黑風嶺中,他薛采是大當家,海文是二當家,戚統是三當家。

三人各懷心思,但明麵上都聽薛采號令。

其餘人等,差不多都是薛采的心腹,是薛家多年來培養的人才。

薛采在讓戚統搶了禹城送往衛戍關的糧食之後,就將所有人聚在一起,但是久久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