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較21世紀初中國、美國、日本三部動畫電影的異同(3 / 3)

正如宮崎駿對《千與千尋》的創作思考一樣,多克特構想的電影也經曆了很多變化和修改。他發現“讓怪物們在人類的世界中生活”這一概念既吸引人,又切實可行。他起初的構想是一個男子在童年時在書上畫了一些怪物,等到他成年的時候,這些怪物都來找他的麻煩,引發了很多有趣的事。每個怪物都代表了他的一種恐懼或缺點,當他戰勝這些恐懼和缺點時,相應的怪物也最終消失。不過多克特覺得動畫片不太好表現一個成年人的內心活動,於是放棄了這個想法後,他決定描述一個有關一隻怪物和一個小孩之間情誼的故事,也就是以後電影的雛形。

動畫電影《小兵張嘎》改編自真人版電影。由於當年的電影整整影響了一代中國觀眾,它有著經典的故事,經典的人物,所以人物塑造成為了這部動畫電影創作的難點。在嘎子的身上充滿朝氣、活力,有智慧、有缺點,還有孩子氣,更有難得的英雄情懷。創作者想要創造一個少年兒童的英雄篇章,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更為新穎的時代觀念,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導演孫立軍希望能製作出一部意義非同一般的動畫電影,是一部給孩子看,更應該給成年人看的動畫電影。基於這個想法,影片比以往的中國動畫片更多了一份嚴肅和文化底蘊。

(二)製作手法

一部動畫電影除了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之外,還必須有精良的製作才能稱之為優秀電影。

《千與千尋》一問世便獲得巨大成功,人們驚歎其天馬行空的劇情的同時,也沉醉於裏麵美輪美奐的視覺衝擊。雖然故事是虛構的,自然場景也是現實中不存在的,但構建場景的個體局部確實由一塊塊具有現實基礎的物質組成的。如劇中鍋爐爺爺工作室環境的參考場所就位於吉卜力工作室附近公園裏存留的舊式建築。二次大戰前位於鬆山市建造的道後溫泉館,曾經是吉卜力工作室員工旅行的地點,事後被選為油屋造型的模特。

從1996年到2000年,隨著故事的演變,在《怪獸電力公司》中的怪物主角和孩童都經曆了大幅度的改變。孩子的性別和年齡不斷地伴隨故事的開發而變化,最終,編撰故事的幾個人決定最好的選擇還是讓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八英尺高,毛絨絨的藍色怪物薩利合作。而給薩利增加一個怪物好友的想法出現在他們舉行的創作研討會上,與會人員包括迪士尼和皮克斯的雇員。創作團隊認為,加這樣一個角色將成為怪物主角傾訴自己困境的人物。開發藝術家瑞奇·尼爾瓦馬上繪製了一個圓形且隻有一隻眼睛的怪物麥克,這一設計立刻獲得了大家的普遍認可,它也很快成為電影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其實愛看動畫片的觀眾就會發現,幾乎每一部美國動畫片的主角都有一個貼心的朋友與他(她)不離不棄,從電影蒙太奇的角度考慮,這樣既可以增加影片的線索,又能提升觀感度。

《小兵張嘎》堅持走具有民族特色的創作道路。由於這部電影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所以突出渲染題材所特有的“樸素”藝術風格。《小兵張嘎》的寫實主義創作方式強調創作與生活緊緊聯係起來,不管是老式火車還是白洋澱的荷花,或是一雙布鞋,每一個設計的細節背後都有充足的原型參考。由於創作者在細節的處理上反複推敲,如奶奶下湯的時候剝雞蛋的動作,嘎子尋找部隊時的焦急步態等,最後的畫麵呈現出了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

結語

美國動畫片導演擅長將價值觀包裹在層層華美的外衣之中,為觀眾帶來具有強烈視聽效果的虛擬世界大狂歡,他們體貼觀眾的感受,而盡可能將教化的作用稀釋至恰到好處。

作為日本動畫界的翹楚,宮崎駿癡迷於傳統風格,他堅持用手工繪畫而不是電腦繪圖來完成自己的動畫電影。他認為一部動畫片,或者說是一部電影,用什麼才能打動觀眾,這就是人文。一部有人文情懷、有人情味兒的作品,不管是動畫片、還是實拍片,都能打動人。

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創作之路,一直是導演孫立軍的目標,從他的作品中能夠感受到沉甸甸的使命感。雖然創作現實主義題材十分冒險,雖然創新民族風格的視覺影像也頗具難度,但他一直在執著地做,在商業和藝術之間艱難地尋求其最佳的平衡點。

綜上所述,出品於21世紀同一時期的這三部動畫電影雖然取材不同,製作方式各異,但藝術質量卻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電影的力量在於動人,卡通的力量在於純真,不管是什麼國家的動畫片,什麼題材的動畫片,隻要掌握了這些力量,就能取得成功。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