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較21世紀初中國、美國、日本三部動畫電影的異同(2 / 3)

在《小兵張嘎》的創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處理與原有經典電影的關係。在創作中,主創人員曾經走了一段並不平坦的創作道路,如強化遊擊隊和鬼子之間的較量,但在風起雲湧的敵我鬥爭中嘎子的形象沒了,他們還一度把故事從複仇的角度發展,卻發現影片基調的沉重感已經偏離了嘎子真正讓人懷念的風采。創作組總結上述的創作經驗,認為在改編過程中對於“求變”度沒有控製好,反而失去了《小兵張嘎》的原有魅力。在經過修改後影片故事更趨於單純,劇情設置緊緊圍繞人物塑造,弱化戲劇衝突,弱化情節線索,將大量的筆墨集中在嘎子一個人物上。在具體的人物刻畫中,強調孩子、人性、缺點,讓角色有血有肉,性格豐滿親切。

2.造型的設定

《小兵張嘎》造型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動畫片風格的寫實意味,人物造型充滿了中國元素。在創作時,藝術家盡量使人物的性格特征外化,反麵角色的特征更明顯一些,同時正麵形象也故意設計得有些缺陷,這樣就增加了人物的真實感,使人物更加飽滿。例如,嘎子的形象設計是細脖大腦袋,朝天鼻,突出他的“嘎”勁兒和小大人感。其他人物如羅金保、老鍾叔等形象簡樸詼諧、富有張力,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反派人物如龜田、翻譯等凶惡中透著愚蠢又不失動畫片特有的卡通喜感。

《千與千尋》的造型也大量使用了日本傳統元素,包括從人物的服飾、發型設計到場景繪製。整個小鎮就是一個疑似主題公園的日本古代建築群落,其主體是龐大的多層複合建築澡堂——油屋,進入了油屋,就宛如進入了古代的日本。我們可以看到片中充滿著日本文化風味的設計,同時也結合

了許多西方的元素,如咖啡屋,霓虹燈等等,這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現象決定的。這個由湯婆婆主持的

澡堂是接待日本眾神洗澡的地方,一麵對著小鎮,一麵臨海,奇特的是海裏還有一條火車線路,每天會有火車從海麵上通過,駛向遠方,它的存在暗示這個地方並不是與世隔絕的,而是與外界有某種聯係。這樣奇特的二次元環境卻沒有在片中完全地介紹它的大小和時代背景,世界觀的設定也很模糊而神秘,這也是宮崎駿作品特有的敘事風格。

《怪獸電力公司》是以現代社會作為背景,設計時選擇酷感十足的各種造型元素,將怪物公司設計成一個現代化的大型工廠,充滿令人稱奇的設備和程序,加上怪物往來於怪物世界和人類世界的特殊安排,使得整部片子充滿神秘詭異,又有趣味喜感,能夠激發人們的觀看欲望。它延續了美國動畫片非常擅長的造型風格,影片出來後,可愛的藍色多毛怪物玩具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3.對拍攝的理解

三維和二維的結合是《小兵張嘎》的一大拍攝亮點,也是影片最具有表現力的地方。它在部分段落使用二維和三維並重的製作手段,共同追求傳統繪畫的畫麵風格。通過三維技術特有的優勢,在視覺語言上展現出比傳統二維製作影片更豐富、細膩的電影魅力。影片在開頭和結尾及高潮段落都運用了三維技術,如一望無垠隨風擺動的成片蘆葦蕩、透視效果強烈且具有時代感的火車站、驚心動魄的炸橋場麵,氣勢宏大、視覺衝擊力強。

《怪獸電力公司》主要利用攝影造型手法,特別是運動鏡頭(以及聲音效果)來表現出緊張、驚險、充滿懸念而又妙趣橫生的影像奇觀,激起觀眾投入參與的極大興趣,同時又表現了怪物們和小孩在麵臨危險考驗時的勇氣和智慧,最終達到皆大歡喜的主題,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

《千與千尋》雖然一貫采用傳統的二維動畫風格拍攝,但仍然有少量鏡頭巧妙地使用了三維技術,也就是說二維空間的思維模式並沒有製約對視覺風格的表達,對於鏡頭的運用恰如其分地闡述了故事的發生。電影裏的油屋及澡堂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人物表演場地,而是“造型形象的潛台詞”。《千與千尋》複雜幽深的環境空間為鏡頭拍攝和人物調度提供了多變的可能,通過光線的運用、色彩的變化、攝像機的運動等造型元素一起構築拍攝環境,使其與主題環環相扣,與千尋的情緒和心情極為吻合,讓畫麵耐人尋味。

三、追溯創作思路

(一)劇情設置

《千與千尋》雖然整個故事是虛構的,但它的劇情來源於古老的文學母題——成長,並吸收了多部小說的養分。在眾多的故事裏麵,19世紀英國作家查爾斯·路德維希·道奇森所創作的世界名著《愛麗絲夢遊仙境》中“踏入異世界的少女”的故事架構就被植入進電影裏麵。而千尋到湯婆婆的澡堂工作的靈感是借鑒了日本女作家柏葉幸子的小說《霧中的奇幻小鎮》,它描述一名少女在一個奇妙小鎮工作的故事。另外宮崎駿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透露小時候覺得澡堂是令他感到很不可思議的地方,所以在《千與千尋》中以澡堂作為場景架構。他這樣解釋,影片講的是一個沒有武器和超能力打鬥的冒險故事,它描述的重點不是正義和邪惡的鬥爭,而是在善惡交錯的社會裏如何生存。千尋最終回到了人類社會並非因為她徹底打敗了惡勢力,而是由於她挖掘出了自身蘊涵的生命力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