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性意識下的女性形象(3 / 3)

影片中的桃姐年輕的時候就在梁家做女仆,她照顧了全家幾代人,當梁家移民海外的時候,桃姐繼續留在梁家工作照顧小少爺Roger的生活。桃姐是獨立的,她不願意拖累Roger所以選擇去老人院生活。Roger對桃姐也很好,他定期的會去老人院看桃姐,給桃姐零用錢,帶她出去吃飯。這種濃濃的主仆情融彙在了電影的每一個鏡頭中,春節的香港是一片歡樂的海洋,老人院卻是異常的清冷與孤寂,老人院內與老人院外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Roger打電話給桃姐拜年的時候,桃姐並沒有向Roger抱怨自己孤獨,取而代之則是告訴Roger她在香港過得很好,讓他不要擔心。透過桃姐這種獨立精神,我們可以感受到許鞍華向我們所傳遞的一種宣揚女性自由與獨立的女性意識。桃姐不光是具有獨立的特質,她還具有一種母性的光輝。Roger的同學到他家做客,他們無意間發現冰箱裏桃姐做的牛舌,於是爭先恐後的要打電話給桃姐,電話另一頭的桃姐就像一個慈祥的母親一樣聽著孩子們說話。許鞍華所塑造的桃姐這一女性形象擁有著女性特有的獨立靈魂,她勤勞、堅強、獨立、善良。這一係列的特質流露出的女性意識其實也是許鞍華對女性的終極探索。許鞍華在接受《新聞晨報》記者采訪的時候曾說:“《桃姐》的故事裏,我覺得自己既是李恩霖,也是桃姐。比如我要拍電影的時候,沒有時間陪媽媽,老母親是與我相依為命的,所以我很愧疚,我對李恩霖的經曆感同身受。更不用說,我就是即將孤零零老去的女人,桃姐經曆了我內心所有的恐懼。”[4]其實《桃姐》這部電影所傳遞出的女性意識也是許鞍華對女性生命狀態的一種思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女人終究有一天會老去,而女性應當回歸到一種獨立且頑強的生命狀態,這種靈魂才是值得尊敬的。

結語

在歲月的浸潤之下,許鞍華個人的魅力越發的凸顯,她以其獨有的女性意識,塑造著普通的女性形象。觀眾總能在她的電影中看到自己,看到女性生存的艱難與勇敢。也正是因為許鞍華對女性主題電影的堅持與努力,她才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電影圈牢固樹立起自己的地位。在商業片籠罩的電影產業下女性電影的發展道路維艱,但是許鞍華卻堅持對女性主題進行著實踐與書寫。許鞍華的鏡頭下住著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她所傳遞出的不僅是對女性個體的思考,更是對女性命運的思考。

參考文獻:

[1]任一鳴.解構與建構——中國女性文學與美學衍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2.

[2]季紅真.蕭紅落落[C]//聶紺弩.在西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11.

[3]楊玉傑.許鞍華的影像世界[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4.

[4]新聞晨報.許鞍華訪談[EB/OL].(2012-03-05)[2014-09-15]http://data.jfdaily.com/a/2789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