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性意識下的女性形象(2 / 3)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為我們講述的是姨媽葉如棠的故事。葉如棠退休後便拋棄丈夫和女兒獨自到上海來生活。姨媽的內心是獨立的,姨媽的獨立意識不僅僅體現在她不依賴家庭這一點上,更體現在她的潛意識中,姨媽遇到了一個農村女子金花,出於同情心姨媽收留了她,但是不久姨媽發現金花靠碰瓷去騙錢,姨媽很快就把金花趕走了,說明在潛意識中姨媽抗拒成為這種依賴社會且不誠信的人。姨媽有一個情人叫潘知常,為了他,姨媽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但得知潘知常是個騙子的時候,姨媽並沒有責怪他而是選擇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姨媽並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女性形象,她的意識裏住著一個獨立的個體。姨媽是失意的,被騙走了錢和感情,看著自己的鄰居水太太的離世,這一係列的打擊讓姨媽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命運。姨媽最終與這殘酷的命運對抗無力而被迫回到老伴和女兒身邊。在電影最後一個場景,導演運用長鏡頭為我們描寫了回到鞍山後的姨媽的生活,姨媽裹著頭巾和大棉襖在集市擺攤,收音機中放著的京劇再也沒觸動姨媽,姨媽在寒風中沒落的吃著鹹菜和饅頭。電影中的姨媽對命運的抗爭卻落得最後如此淒涼的下場,其中也滲透著許鞍華對女性命運的思考,淒涼的無力掙紮僅僅是女性命運的唯一出路?許鞍華繼續踐行自己的思考,她的女性意識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

三、女性意識下的獨立靈魂

縱觀許鞍華的所有電影,我們總能在她的電影中找到一種相似的女性意識,那就是——獨立精神。“獨立”是許鞍華一直探索的一個話題,這種獨立精神萌芽於《半生緣》中顧曼楨的新型形象,實踐於《客途秋恨》中背井離鄉來到中國生活的葵子,再到《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中的葉如棠……這些女性也許命運各不相同,但是身上卻有著一種相類似的氣質,那就是“獨立”。許鞍華的女性意識裏的“獨立”精神一直伴隨著她的每一部電影,《女人四十》中背負巨大生活壓力卻依然把家庭照顧得很好的小職員阿娥,《天水圍的日與夜》中積極樂觀的單親媽媽貴姐,《天水圍的夜與霧》中為了逃避家庭暴力出走的妻子王曉玲,《桃姐》中勤勞樸實卻不依賴別人照顧的老太太桃姐。這些女性都明顯具有獨立的特質。從這些女性形象中我們可以看出許鞍華的女性意識越來越穩定,即女性要擁有自己的獨立精神。許鞍華的女性意識也在她接下來的電影中得到體現。我們不妨拿《天水圍的日與夜》中的貴姐和《桃姐》中的桃姐來探討女性意識的獨立靈魂。

“在很多電影中許鞍華並非居於高高在上的高度流露貴族般的憐憫,換取一抹觀眾同情的眼淚,而是在平淡直白的敘述當中,特意捕捉著個人記憶中的點滴生活、細節感受、愛恨情仇,從而將距離感化解,將我們帶入到一個本真同時充滿鮮活氣息的生命群體當中,與主人公共同體味人生中的酸甜苦辣。”[3]《天水圍的日與夜》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影片中主人公貴姐是一位單親媽媽,貴姐從來不抱怨生活的不如意,而是積極樂觀的麵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貴姐的兩個弟弟和姐姐的關係不溫不火,但得知大姐有困難的時候,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例如姐姐需要月餅卷的時候,他們立刻辦好送來。但是貴姐性格是十分自立自強的,她不完全依賴弟弟們的幫忙過日子,單身的她用自己的努力扛起整個家的重擔。貴姐不僅是獨立的而且還是善良的,盡管生活很困難,但是遇到比自己生活還要困難的阿婆時,貴姐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她。許鞍華在此流露出的女性意識是對女性善良本性的讚揚,女性應該具有這種獨立的人格。即便是孤身一人,女人也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去扛起生活的重擔而不是做男人壓迫下的寄生蟲。在許鞍華溫情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傳遞出的柔和的女性意識。這種女性意識是對生命本質的一種探討。《天水圍的日與夜》是許鞍華對女性獨立意識的進一步書寫,她傳遞出的這種女性意識更是在《桃姐》這部電影上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