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電影音樂的敘事構建功能(3 / 3)

(二)電影音樂表現手法

表現電影音樂是以音樂排序為基礎,通過相連電影音樂在形式或內容上相互對照、衝擊,從而產生單個音樂本身所不具有的豐富涵義,以交響樂的方式表達某種情緒或思想。其目的在於激發現眾的聯想,啟迪觀眾的思考。

1.抒情電影音樂

在保證敘事和描寫的連貫性的同時,表現超越劇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它的本意既是敘述故事的輔助,是繪聲繪色的渲染,並且更偏重於後者。事件被音樂分解成一係列場景,從不同的側麵和角度輔助闡釋事物的本質含義,渲染事物的特征。如蘇聯影片《鄉村女教師》中,瓦爾瓦拉和馬爾蒂諾夫相愛了,馬爾蒂諾夫試探地問她是否永遠等待他。她一往深情地答道:“永遠!”緊接著畫麵中切入兩個盛開的花枝的鏡頭,音樂柔和婉轉,體現出主人公互訴衷腸的熾烈。它本與劇情並無直接關係,但卻恰當地抒發了作者與人物的情感。

2.心理電影音樂

是人物心理描寫的重要手段,它通過音樂組接或有機結合,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常用於表現人物的夢境、回憶、閃念、幻覺、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動。這種電影音樂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怯,其特點是音樂的片段性、敘述的不連貫性和節奏的跳躍性,音樂帶有劇中人強烈的主觀性。

3.隱喻電影音樂

通過音樂的對列進行類比,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這種手法往往將不同事物之間某種相似的特征突現出來,以引起觀眾的聯想,領會導演的寓意和領略事件的情緒色彩。如《投名狀》裏京劇與攻打南京的鏡頭交替呈呈現,鏡頭在戰爭場麵和戲台上三人打鬥的場麵來回切換。音樂中鼓點緊促密集,既表現出現狀的混亂與緊張氣氛,也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繼續發展。隱喻音樂類型將巨大的概括力和極度簡潔的表現手法相結合,往往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不過,運用這種手法應當謹慎,隱喻與敘述應有機結合,避免生硬牽強。

4.對比類電影音樂

類似文學中的對比描寫,即通過電影音樂之間在內容(如貧與富、苦與樂、生與死,高尚與卑下,勝利與失敗等)或形式(如景別大小、色彩冷暖,聲音強弱、動靜等)的強烈對比,產生相互衝突的作用,以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強化所表現的內容和思想。

(三)理性音樂蒙太奇

它是通過音樂之間的關係,而不是通過單純的一環接一壞的連貫性敘事表情達意。理性電影音樂與連貫性敘事的區別在於,即使它的畫麵屬於實際經曆過的事實,按這種方式組合在一起的事實總是主觀想象。

1.雜耍性電影音樂

雜耍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其間一切元素都是為了促使把導演打算傳達給觀眾的思想灌輸到他們的意識中,使觀眾進入引起這一思想的精神狀況或心理狀態中, 以造成情感的衝擊。這種手法在內容上可以隨意選擇,不受原劇情約束,促使造成最終能說明主題的效果。

與表現音樂相比,這是一種更注重理性、更抽象的音樂表達形式。為了表達某種抽象的理性觀念,往往硬插進某些與劇情完全不相幹的音樂,譬如,影片《十月》中表現孟什維克代表居心叵測的發言時,插入了彈豎琴的鏡頭,豎琴屬於色彩性樂器,它用劃奏式的方式點睛,以說明其“老調重彈,迷惑聽眾”。

2.反射性電影音樂

所描述的事物和用來做比喻的事物同處一個空間,它們互為依存:或是為了與該事件形成對照,或是為了確定組接在一起的事物之間的反應,或是為了通過反射聯想揭示劇情中包含的類似事件,以此作用於觀眾的感官和意識。譬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鄭微離開林靜時,坐在了拖拉機裏伸頭看周圍的山川大河,此時音樂悠揚暢快,與她的獨白:“愛情應該像愛祖國,愛山川,愛河流”相呼應,反射出她此刻的釋然與解脫之感。

3.思想性電影音樂

思想影視音樂的方法是象征化的音樂意境表達一個思想。這種音樂表現形式是一種抽象的形式,因為它隻表現一係列思想和被理智所激發的情感。觀眾冷眼旁觀,在銀幕和他們之間造成一定的“間離效果”,其參與完全是理性的。

結語

在電影中,音樂作品對於展現完整的敘事構建起著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是構建故事完整理解的重要元素,本文從敘事情節、故事時空和觀眾心理等三個方麵給出了電影作品中使音樂敘事生動具體的功能分類,並結合電影音樂的審美特征將電影音樂在電影情節中的敘事方法按照敘事、表現、理性三個大類進行分類,綜上特征相輔相成的為構建完整的影視音樂服務。

參考文獻:

[1]張鴻.電影音樂的敘事功能探究[J].電影文學,2009(1).

[2][3]曾琳.電影音樂敘事能力探析[J].電影文學,2011(13):130-131.

[4]張熠.鳴奏曲在交響樂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07(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