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國產電影片名的語言學分析
電影理論
作者:吳萍 劉緩緩
【作者簡介】
吳 萍,女,湖南慈利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政法學院講師,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影視語言藝術的研究;
劉緩緩,女,新疆烏魯木齊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漢語言專業本科生。
【基金項目】
本文係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論當代國產影視劇片名之語言藝術》(編號:2012QY04)階段性成果。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海報
一部影片能否吸引觀眾,片名的好壞總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電影前期宣傳的廣告海報上,片名總是置於一個十分醒目的位置,直接起著“導視”作用,並時刻充斥著觀眾的眼球,被觀眾反複誦讀和口頭傳遞。因此,片名既是影片的品牌商標,概括影片內容、揭示影片主題,又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必定要接受語言規則的製約。筆者隨機收集500部21世紀中國影片,擬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當代中國電影片名的語音、詞彙、語法、修辭等四個方麵的語言特點。
一、當代國產電影片名的語音特點
語音是語言的外在形式,電影片名總是通過一定的語音形式表達出來,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是關鍵。下文將從音節構成和音節韻律兩方麵分析當代中國電影的語音特點。
(一)片名的音節構成
電影片名的音節構成數目不等,包括單音節、雙音節、三音節、四音節及以上等眾多情況。
片名的音節數目多集中在二、三、四和五個音節,這四種音節形式的片名加起來高達397部,共占79.4%,另如十個音節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也經常被縮略為三音節片名《致青春》。單音節過於簡單無法完整準確的表達電影主題,五個音節以上的片名又過於冗雜。因而片名應多選擇既簡潔明晰又鮮明生動的音節形式。
(二)片名的音節韻律特點
漢語曆來講究音韻協調,注重詞語錘煉,目的在於尋求恰當的詞語,使表達更有聲音美。“詞語的聲音美體現在:音節整齊勻稱,聲調平仄相間,韻腳和諧自然以及疊音詞語與雙聲疊韻詞語的恰當運用等方麵。”[1]電影在命名時也同樣注重音韻協調、追求聲音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聲調平仄相間。平仄是漢語的聲調分類,平仄格式是中國傳統詩詞中的用調格式。古四聲為平、上、去、入,其中上去入三個聲調為仄聲。在現代漢語裏,入聲消失,平聲為陰平、陽平,仄聲為上聲、去聲。平仄在律詩中有規律的交替使用,使詩詞音調抑揚起伏,產生悅耳動聽的音樂美。電影片名在命名時同樣注意了平仄變化,充分利用漢語語音的特點,使片名具有音樂美感。如(平平仄仄式)《非誠勿擾》、《真槍假證》;(仄仄平平式)《大笑江湖》、《趙氏孤兒》;(仄平仄仄式)《見龍禦甲》、《大兵小將》;(平仄平平式)《十月圍城》、《一代宗師》等。
也有少數片名沒有平仄相間,如《讓我為你靠點譜》則為仄仄仄仄式。這樣的片名節奏起伏不明顯,雖然對影片內容的概括沒有影響,但是缺少了音樂美,削弱了電影的宣傳效果。
2.韻腳和諧自然。古人寫文章常用押韻,即韻文中每句的末尾用同韻的字,韻腳和諧自然。相同的韻形成周期性的重複,使受眾在聽覺上感受回環美。從心理學方麵看,當人們所期待的事物得到實現時,內心會產生愉悅感和美感。電影在命名時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講究押韻,加強表達和傳播效果。如《赤壁》押“i”韻;《風聲》押“eng”的韻;《寒戰》押“an”的韻。除了兩個音節的簡單連續押韻,還有多音節的間隔押韻,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間隔押“ang”韻等。
3.諧音的使用。諧音是一種使用近音或同音詞達成目的的語音修辭手段,諧音恰當的使用可以增強電影片名的表達效果,起到雙關的作用,同時提高片名語言的生動性、風趣性。如《天作之盒》,“盒”諧音“合”,“天作之合”是稱讚婚姻美滿的話。這樣,片名《天作之盒》因為諧音獲得了全新的意義,使觀眾自動產生聯想。再如以街舞為主線的電影《精舞門》利用早已在國人心中紮根的功夫愛國電影《精武門》,首先就能攬獲一批精武門的粉絲觀眾,因為主題明確又能招攬一批對舞蹈熱衷的觀眾。這些片名元素成為招攬固定觀眾群的法寶。
4.疊音的使用。“恰當地運用疊音詞語可以突出詞語的意義,加強對事物的形象描繪,增加音樂美感。”[2]電影在命名時運用疊音的語音手段可以使片名節奏感更強。如《我愛長發飄飄》、《夏日暖洋洋》、《甜蜜蜜》等,這些片名朗朗上口,節奏強烈。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