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九歲的“我爹”。一晃九年,一個充滿陽剛之氣的輪回給十八裏紅注入了多少陽剛,而且還培育出一個九歲的、遺傳了“我奶奶”性格的“我爹”。小說一開頭就明確指出了“我爹”的年齡,“一九三九年古曆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6]到了電影裏“我爹”卻變成了九歲。為什麼張藝謀不將他設置成八歲或者十歲,偏偏用了“九”?上文說到,我奶奶是一個極其陽剛的女漢子,所謂“虎母無犬子”,自己的兒子肯定也會遺傳自己的陽剛、魄力和果敢。“我爹”在祭拜“我羅漢爺爺”的時候喝了一大碗高粱酒,這也是“我爹”學會喝酒的時候。後來“我爹”從前線回來叫“我奶奶”送飯去給“我爺爺”他們吃,跑回來汗流浹背,口渴難當,捧起盛滿高粱酒的碗就喝,拿高度烈酒當水喝以解渴,這又是多麼豪爽、生命噴張的畫麵。現在看來似乎難以相信,但是我們想到“我爹”是自由奔放、陽剛果敢的“我奶奶”的兒子,想到他又是九歲,我們便能恍然大悟,也就很容易理解導演的這個設置了。
金炯俊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中說:“與日軍作戰時,豆官的年齡在小說中是14歲,電影裏9歲。如果將戰鬥的當時定為1939年(小說《紅高粱》對該年份有明確說明),按時間推算,女主人的婚禮在小說裏是1923年(小說《高粱酒》中曾明確表示了這個年份。筆者按:《高粱酒》第十回開頭交代了此事。[7]),而電影中則應是1928年。如果電影有意將豆官的年齡設定為9歲,理由何在?”[8]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對這一疑問自然可以做出合理的解答了。
再說99歲的王奶奶。導演將小說中的92歲陶罐頭老太太變成了99歲的王奶奶,又是兩個陽數。這實際上是在頌揚十八裏坡的村民生命力的旺盛、頑強和持久。99歲的老太太都還能行動自如,出門看看外麵的世界。老人生命力如此旺盛持久,很可能是喝了“我奶奶”家釀的十八裏紅。而且她姓王,不姓李,也不姓張。“王”字聽起來就有種霸氣張揚、天不怕地不怕、“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這和陽數“99”完全呼應。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導演設置這一老一小其實就囊括了十八裏坡具有陽剛氣質的老老小小,這也是電影從側麵來烘托壯年的“我奶奶”的陽剛氣質。
結語
綜上所述,十八裏坡有“我奶奶”走過的九千九百九的陽關大道;有九月九出生且一口能喝幹一大碗高粱酒,身邊還始終圍繞著九個身強體健、陽剛強壯的大男人的女掌櫃“我奶奶”;有九月九釀出來的、一晃九年就聞名遐邇的優質高粱酒十八裏紅;有九歲就能將高度烈酒十八裏紅當水喝的“我奶奶”的兒子豆官;有九十九歲還能行動自如的王老太太……整部電影通過數字“九”給觀眾展現了一個氣質如此陽剛、生命如此張揚、個性如此解放的村落和村民,讓我們心潮澎湃,血脈賁張,而所有這些都集中在“我奶奶”這個女性角色身上,讓觀眾內心對生命原始欲望的向往和對人性自由解放的追求久久不能平息。
參考文獻:
[1][2][3][4][5][6][7]莫言.紅高粱家族[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84,81,111,131,10,11,1,146.
[8]金炯俊.文學與電影的互文性:《活著》和《紅高粱》的電影改編[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1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