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被甩,掀起浙江反腐風暴
2006年4月,浙江省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湖州市委原書記徐福寧受賄一案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徐福寧有期徒刑10年6個月。而在這之前,寧波特大串案的其他主角——寧波市建設委員會原主任張鴻興、寧波市重點建設工程招標投標辦公室原主任章義順、寧波市廣播電視局原局長趙仲登、江東區人民法院原院長戴阿福等近20人,已經陸續被判刑或受到相關處理。
這場震驚浙江政壇的反腐風暴,自然離不開反腐職能機關的辛勤努力。可是說到底,這一係列貪官的落馬,實質上是一對做房地產生意的情人在反目之後的“衍生產品”,因為情場糾紛而波及商場、官場,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當代傳奇。
異鄉“十傑青年”,孤身來寧波闖人生
故事的男主角名叫徐鄔(化名),他曾是安徽某縣工商界的小名人。要不是在十年前來寧波闖蕩人生,今天的浙江政壇可能會平靜許多,眾貪官們可能會在政壇走得更遠,在“染缸”裏染得更黑。
徐鄔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於安徽省中南部地區某縣農村。這裏山青水秀,層巒疊嶂,風景迷人。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後。不過,這裏交通還算便利,在文革結束後,各項事業發展較快,特別是相對於安徽省的其他地區來說。徐鄔高中畢業後,趕上了文革後恢複高考的大好時機,可惜基礎太差,考了幾次都先後失利。這時,有個中學為了迎合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竟然辦了個建築班,專門培養建築人才。徐鄔和幾個同學一起報了名,經濟兩年時間的學習後,被招聘到某建築企業工作。再經過幾年的鍛煉,很快成為這家企業的骨幹成員。
那幾年,他所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建築方麵的知識。讓他終生受益的是,他跟隨企業老總聯絡各機關單位頭頭腦腦的辦公室,甚至家裏。至於酒場飯桌上的公攻,更是駕輕就熟。建築行業在那幾年利潤厚得驚人,許多人就是這樣一夜暴富,特別是對於鄉鎮建築企業來說。不過,徐鄔當時所在的是國營建築企業,盡管業務量很大,效益也很好,但他自己拿到的錢還不是很多,隻是比普通的工人要略多一些,還有就是能夠經濟白吃白喝,揩些公家的油。
轉眼到了九十年代,徐鄔已經成為當地建築企業下麵的分公司經理,憑著他出色的公關才能,他拿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項目。為此,在當地媒體主辦的十大傑出青年評選中,徐鄔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經營才能和公關手段,一舉奪得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成為當地的小名人。
不過,在他前途一片看好之際,也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一方麵是後院起火,他對當初娶到的那個黃臉婆不太滿意,加上性格不合,矛盾重重,沒讓他在家裏過上一天好日子。不久,兩分終於分了手,這對他的名聲帶來了負麵影響。二是事業上也遇到了挫折。盡管他是公司裏的骨幹力量,同時也是分公司的經理。但在公司轉製後,大量的股份都被公司的原總經理買斷,公在轉製後的公司裏沒有謀得理想的位置,更沒有多少股份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