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如何讓高中生物課堂“活”起來(1 / 2)

淺議如何讓高中生物課堂“活”起來

教育論從

作者:張莉媛

摘 要: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應該是一個有學問的老師,一個充滿智慧的老師;而一堂受學生歡迎的課,應該是一堂生動有趣、學知識長見識的課。同樣,一個老師的課是否生動有趣,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反映了一個老師的課堂智慧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因為初中生物對學生的要求較低,很多學生對初中生物知識生疏,而高中在高考的壓力影響下,知識內容複雜抽象,有些內容很難理解,這給高中生物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而要讓學生喜歡生物,就必須讓我們的課堂生動起來,那要怎麼樣做才能可以呢?經過幾年的教學積累、摸索,我想談一下我自己想法。

關鍵詞:高中生;生物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2

一、開好頭緊緊抓住學生的心。

上好第一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按照課本的編排去上第一節課,為了改變學生初中學習生物的態度和習慣,也為了引起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我認為我們應該衝出課本圈圈,活用教材。除了把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知識,我會在第一堂課中列舉大量的與生物相關的事例,比如同學們有時候會感冒生病,為什麼有些同學經常生病,而有些同學卻不會呢?同學們愛吃的學校門口的小吃零食,它們到底衛不衛生呢?近年來地球上消失了很多的生物種類,它們為什麼會消失呢?我還講了一些生物科學家,如達爾文、李時珍、孟德爾和童第周等的成長史、求學經曆及主要成就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向往,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二、風趣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所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課堂中風趣的幽默的語言一定可以吸引學生,我們生物課堂更是如此,在高中因為課程設置的原因,使高中課堂沉悶、枯燥,學生學習起來費勁,動力不足,教師在上課時也因為高考的要求壓力很大,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和老師都覺得“苦”其實在生物的課堂中我們完全可以“苦中作樂”,用親切的語言、有趣材料和活躍的思維,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將沉悶的問題輕鬆話,使無趣的問題有趣起來。比如,在講細胞呼吸時,講到發麵時的呼吸方式,同學們覺得很抽象,我就舉例說:“同學們有沒有因為吃饃饃多了而醉了的現象啊?”同學們一聽,班裏就像開了鍋一樣,同學們興奮的討論著,都覺得我說得很可笑,可是笑著笑著忽然就明白了,我們都不會因為吃饃饃而醉了,說明在發麵過程中的並沒有產生酒精,那麼發麵過程中的主要呼吸方式還是有氧呼吸啊!這樣即解決了問題又娛樂了課堂。在講解“基因重組”的不定向概念時,為了讓學生輕鬆地理解,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在美國有一位美麗的舞蹈演員,拒絕了很多帥哥的追求,卻給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寫了一封情書,她說希望愛因斯坦能夠接受她並與她結婚,因為如果他們能夠結合,那生出來的孩子,一定會遺傳愛因斯坦的大腦,遺傳她自己的美貌,愛因斯坦回信中問了一個問題“那如果那孩子遺傳了你的大腦遺傳了我的長相,可怎麼辦啊?”請問同學們,他們說的能實現嘛?同學們興奮的討論起來,雖然不能說得很好,但很明顯他們對這個問題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學們聽來饒有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介紹“細胞癌變”的誘因時,我結合學生抽煙的現象,表情很認真地說:“其實愛抽煙的同誌完全沒有必要用錢去買煙,咱們這裏到了秋天有焚燒樹葉的情況,吸煙人士完全可以去焚燒現場,免費享受,”說到這同學們特別不解地望著我,我接著說,因為吸煙的過程就是燃燒煙葉的過程,和焚燒落葉的本質完全相同的啊!”從同學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抽煙行為的不認同了!如果以上的難題,我們隻是用我們的理論去說教,去嚴厲的製止,效果應該不會太好吧!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留住學生。

永遠的說教、灌輸隻能讓學生感到疲憊和厭倦,漸漸地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1.利用比喻化疑難。在講氨基酸“脫水縮合”反應時,我把一組的每個同學比作氨基酸,讓同學手拉手站隊,拉手的過程就是脫水形成肽鍵的過程。在講解“酶的特性”時,我把酶高溫致死,低溫抑製比喻成動物的死和睡覺,很好地將高溫和低溫對酶影響的區別體現出來。2.利用詩詞增詩意。將到葉片中的礦質元素時,我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表現葉片中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在講“物質跨膜運輸方式”時我用“飛流直下三千尺”來說明自由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不需要能量的特點,用“逆水行舟用力撐”來說明主動運輸的從低濃度到高濃度,消耗能量的特點。3.利用口訣諧音助記憶。葉綠體中所含的色素種類記成胡黃ab。植物必需的七種微量元素記成“鐵猛碰新木桶”(鐵錳硼鋅鉬銅),在講《伴性遺傳》的遺傳病的判斷方法時,遺傳病的類型較多,判定方法也較多,就可以給學生們總結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的判斷方法是“無中生有為隱性,生女患病為常隱”、“父正女病”等判定口訣,就可以使學生較快較準地分析判斷出遺傳病的類型。再比如有絲分裂各時期特點可以記為:前期是“仁膜消失現兩體”、中期是“赤道板上排整齊”、後期是“一分為二向兩極”、末期是“兩消兩現新璧現”。這樣既突破了重難點,又讓學生記起來朗朗上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4、利用幻想助理解。如:為什麼人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呢?這樣我們就不用吃飯了,曬曬太陽就可以了啊?這種聯想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條件。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將細胞想成一個大的工廠,細胞器就是各個車間,這種聯想有利於學生理解整體和個體之間的聯係。5.讓理論知識生活化。在生物知識中有很多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連,如:為什麼我們在長跑後肌肉會酸痛?為什麼放久了的蘋果會散發出酒味?長期密封的地窖為什麼很危險?這些都體現了細胞呼吸的特點,相信如果講課時加入這些例子,會使課堂活躍不少。6.利用教具解難題。在生物課堂中有很多的掛圖、模型和實物,讓學生多動手,多研究比學生看課本學實驗要好得多,如,有關有絲分裂的過程、減數分裂的過程都可以通過實驗來突破難點。多動手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7、利用多媒體活躍學生。現在很多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這大大地豐富了課堂的內容,對生物這門可來講更是如此,對於知識點當中抽象的難點,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DNA的結構等,我們都可以利用課件、動畫來展示,使複雜變簡單,抽象變直觀,有些時候我們還可以展示一些有關環境和瀕危物種的視頻,引起學生們關注,讓更多的學生成為地球上“環保戰士”。 8、簡筆畫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不要以為隻有小學課堂才需要簡筆畫,高中生物理論性強,不可能要求學生每時每刻都能聚精會神,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捕捉學生的興奮點。如果教師能以簡筆畫來活躍課堂氣氛,可謂寥寥幾筆,勝似千言。當然這也是教師展現個人魅力的好時機。如減數分裂細胞分類圖,生態係統的食物鏈等。9.利用課堂遊戲激發學習興趣。課堂上如果能夠適時的安排一些有關的小遊戲,就會有寓教於樂的收獲。如,我在講DNA的多樣性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就安排兩組的同學組成DNA的兩條鏈,同學的不斷地變換位置來表現堿基對的排列方式,清楚地表現出了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決定了DNA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