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困難與對策(2 / 2)

3.1 提高英語聽力,先過語音關。

一般來說,一提到聽力學習的語言障礙,大部分學生甚至老師會先聯想到詞彙知識和語法知識欠缺所造成的障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詞彙和語法知識所帶來的理解上的問題並不是最主要的,占據學生聽力理解障礙第一位的,是語音知識。在聽力教學過程中,老師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可能會覺得某一篇聽力材料很難,而當把這篇材料的原文給學生看之後,學生會覺得讀起來其實很簡單。為什麼同等難度的材料聽起來比讀起來難呢?在聽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接收聽到的聲音信號,然後再把聲音信號轉化成為有意義的單詞。而問題往往就出在這一過程。在大學課堂上,學生往往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所學的英語也常常帶有一點地方口音。同一個單詞,學生的讀音和標準的英式或美式發音本身就是有區別的,這個區別如果比較大的話就會影響到學生的理解。此外,一些學生在中學的學習階段,由於應試的原因更側重的是讀寫的技能,他可能不會這個單詞的正確發音,但是他卻“認識”這個單詞,知道單詞的意思。如果無法讀對一個單詞,那麼在聽的過程中就無法識別出來這個單詞,自然更無法理解了。要想克服這個問題,首先就需要學生自己能夠認識到正確的讀音對聽力理解的影響,先讀對,才能聽正確。

此外,我們也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聽力材料語速慢,學生理解普遍比較好,而同等難度的材料如果速度快的話,學生的理解就會出現問題。這其中除去速度對信息量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語速快的時候連讀,同化等現象會更多更明顯,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而這些都屬於語音知識的範疇。老師應該幫助學生認識到聽力材料中的連讀,省略,弱化以及失去爆破等語音話化規律,並進行適當的講解與示範,使學生在聽和讀的過程中能有意識地去注意這些規律,這樣才能在聽力過程中正確地理解語義。

3.2 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培養學習興趣

語言本身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包含語言這一部分。學習一種的語言,必然涉及這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這二者本就密不可分。語言學習也是枯燥的,包含著大量的語言點的記憶以及語法,句法的重複練習。文化本身是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無論是文化的相似處還是不同處,都伴隨著與學生本身的生活經驗和個人體會的碰撞。如果用文化作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既可以緩解枯燥的語言學習帶來的疲憊感,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語言現象。在這一方麵,老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去挖掘一些文化知識,而不隻是局限於老師的講授。比如可以鼓勵學生從當前流行的英美國家的影視劇中尋找文化差異現象,並請學生自己來向其他學生介紹講解。類似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也同樣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文化現象。

3.3 克服恐懼心理,從消極到積極

學生對聽力學習的抵觸甚至是恐懼的心理情緒對聽力技能的提高有百害而無一利。 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一種平和的,積極樂觀的學習環境。如果老師在聽力課堂上過於強調聽力練習答案的正確與否,學生自然也會隻重視自己是否做對練習,而忽略了聽力理解的循序漸進。現在的聽力課本常常會限製聽的次數,比如“聽兩遍後找出答案”,大部分聽力考試題目隻能聽一遍就需要學生做出答案。筆者曾經聽學生提到,在做聽力練習的時候,如果聽了一兩遍還是聽不懂的時候,他會非常自責、沮喪,覺得自己沒有達到題目的要求,覺得自己聽力水平非常低。而實際上,如果再多給他幾次機會,多聽幾次,他完全是可以聽懂的。在類似的問題上,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聽力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從而把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態度。

4.結語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困難有很多,在這裏也無法逐一而述,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主動認識到阻礙他們提高英語聽力的主要問題是什麼。而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障礙就是老師最主要的任務之一,而每個學生的問題可能是不同的,隻有學生認識自己到問題所在,並根據自身的問題有意識地注意並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才能夠提高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 任慶梅,2011,英語聽力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 王宇,2002,關於中國非英語專業學生聽力策略的調查,外語界[J],第6期。

[3]、 楊容,1994,影響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非語言因素,外語界[J],第2期。

[4]、 朱忠焰,2000,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與方法初探,外語界[J],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