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父母怎樣勸,孩子才肯改(2)(1 / 3)

一位母親下班後,看到孩子看電視,就板著臉對孩子說:“你怎麼一放學回家就看電視,你這樣能夠把作業做好嗎?考試能考好嗎?”孩子馬上說:“媽媽,您不了解情況別亂批評,怎麼能說我一回家就看電視呢?我回來已經做了一小時的作業了,我剛看了幾分鍾您就說我老看電視。”媽媽說:“你狡辯說沒看電視,還不承認,我看你考試怎麼辦。考不好咱倆再算賬。”母子倆為此爭吵了起來。母親批評孩子是為了使孩子專心致誌做作業,批評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引得母子倆心裏都不愉快,實際上也影響了孩子做作業的情緒。批評要合理,批評合理才能使孩子從心理上產生接受感。家長對孩子進行批評首先要把孩子不良行為的事實搞清楚,事實不清,誇大其詞會使孩子產生拒絕心理。

3.批評時不要翻舊賬

一位初中學生把自行車鑰匙丟了,回家後告訴了媽媽,沒想到媽媽借題發揮說:“上個月前叫你去買菜丟了3塊錢,剛買的新圓珠筆沒用多長時間也丟了,半年前買的橡皮沒用多長時間也找不著了。”本已內疚的孩子更加內疚地低下了頭。一些父母批評孩子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東拉西扯,翻老賬,把上星期,甚至一年前、兩年前孩子的過失都放在一塊算。這樣就衝淡了要批評過失的主題,孩子也不知道挨批評的重點是什麼,讓他改正什麼也不清楚,容易使孩子產生消極情緒。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是有缺點,這樣會使孩子失去信心。批評孩子時要掌握批評的主題,指出孩子錯誤的主要內容和原因是什麼,危害在哪,怎樣想辦法去改正。切不可翻舊賬,孩子一件事沒做好,就借題發揮,舊賬新錯一起算。

4.批評時,不要“一棍子打死”

批評時注意不要以偏概全,忌用“你總是”、“你從來”、“你永遠”、“你一輩子”這些詞,以免把錯事與做錯事的人混為一談。

春風化雨式批評最靈驗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批評不僅要合理,還要合時,隻有合時合理的批評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家長都完全可以采用較為樂觀的方式進行批評,實事求是地解釋問題,指出犯錯誤的具體原因。這樣,更能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並虛心接受批評,改正錯誤。以下是一些較為合理的批評技巧,希望能有助於家長朋友更好地管教自己的孩子。

1.春風化雨式批評

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就看電視,他媽媽看見後就罵他一頓,結果這孩子還是照樣回家之後就先看電視,因為他放學比他媽媽先到家,後來他媽媽也覺得總這樣訓斥他,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媽媽就主動和孩子談心,並主動承認過去批評他有時態度不好,同時又幫他分析看電視的害處。母子倆通過談心有了共識,孩子當場表示,以後要克服回家先看電視的習慣。從此,孩子終於改掉了這個習慣,學習成績明顯提高。由此可見,父母批評孩子時,要心平氣和,態度和藹,這樣孩子就會更容易接受些。如果粗聲粗氣、瞪眼拍桌子,氣氛緊張,孩子往往會為應付批評,為了避免挨罵挨打,而撒謊為自己的錯誤辯護,這樣就很難收到好的效果。

2.利用外人來批評孩子

有時父母100次的責備,莫如別人的一句話有效。有的母親說:“我家的孩子太鬧,不能帶到別人家去。”的確,有時把孩子帶到親戚家或熟人家去時,孩子舉止不好,會令母親不好意思,很為難。因為孩子知道父母在別人家不會過分批評自己。並且,往往當母親責備孩子時,這家人就會說:“行啦,別太介意。”這時,孩子抓住了大人的這種心理,會更加鬧得起勁。在這種情況下,大人與其自己批評,不如試著問主人:“你家能允許孩子這樣淘氣?”雖然不會有許多人說“不允許”,但這時對方的態度也會令孩子懂得自己這樣做是不受歡迎的。而且以“在這個家裏是不能這樣淘氣的”這種規矩來要求孩子,反而能很容易地進行禮節教育。因為孩子對他人比對自己的父母更強烈地感受到“社會”。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孩子不得不聽別人的話的心理,帶其到別人家拜訪時,也可以積極靈活地利用別人家作為讓孩子學習禮節的場所。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事先與對方家裏協調好。例如,讓對方家的主人按照自己家的規矩要求孩子,這樣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3.責罰有度

不要孩子每做錯一件事就責罰他一次。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一天大概會被責罰到上百次。吹毛求疵對父母和孩子都是不好的,可能會滋長孩子的對立情緒,以致形成逆反心理。因而,父母要懂得可以不挑剔的時候就不要挑剔。父母要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時,會有些什麼樣的行為。了解以後,就不會對孩子的某些舉動過於憂慮或生氣了。懲罰一定要合情合理,假如孩子偷了商店裏的玩具,教導孩子把東西還回去並且向店老板道歉;假如孩子在牆壁上亂畫,清理牆壁的工作就要讓孩子來做;要是孩子耍脾氣,又踢、又叫、又捶,就要讓他一個人呆在房間裏直到恢複平靜為止。責罰孩子的時候不要過於嚴峻,責罰一定不要變成虐待或是傷害,責罰的時間也不宜太長。更不要用嘲笑辱罵的方式來責罰孩子,嘲笑辱罵的字眼會長久地烙在孩子的心中,使孩子變得孤僻、易怒、彷徨和多疑。